擁抱言論自由更應維護國格


     台灣論風波燒出總統府資政

 

        與國策顧問聘任與功能問題

焦點消息

特別報導
華人社區
台灣新聞
大陸新聞
佛州消息
專題評論
現代專欄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阿修伯專欄

飛將軍論壇

詩中畫畫中詩

本報前期存檔
華僑新聞首頁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論》風波接近尾聲,總統府國策顧問金美齡聲援小林善紀,再吹皺一池春水。陳水扁總統終於自陳立場:第一,維護言論自由,在他主政下,不允許發生因言論禁止出入台灣之事;第二,總統府資政與國策顧問,正是台灣社會的縮影,應該容納不同立場者。 
總統的立論鏗鏘有力,無庸置疑。不過,他忘記了,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對外代表中華民國,除了捍衛言論自由;國格,更是他必須挺身維護的。 
《台灣論》爭議,層次分明,沒那麼複雜。第一,涉及史觀部分,從原住民到婦女團體,均出面聲明,表達其抗議和駁斥。政府單位,從行政院到駐日代表處,公開表示會向日本表達中華民國的嚴正立場。 第二,做為漫畫家,小林善紀自有其言論與出版自由。但損及他國國格與尊嚴者,中華民國沒有道理張開雙臂擁抱他,然基於尊重異議的民主原則,確實大可不必禁止他入境。內政部禁令過當,不表示小林的論點正確。 第三,金美齡和許文龍當然有言論自由,對其經歷過的時代經驗,自有其難以抹滅的情懷。但是,頂著「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與國策顧問」的國家名器,發言分寸拿捏,不能不慎。陳總統聲言,他發出的聘書載明「中華民國」,不用質疑。總統大概沒聽到,金美齡公開表示,她不承認中華民國,她擔任的是陳總統的私人顧問。 
做為獨派人士,金美齡可謂理直氣壯維護台獨,這是她的政治立場,外人也沒什麼可批評。但是做為「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聘任資政與顧問,不能不有所考量。 
資政和顧問群當然可以包羅萬象,舉才各方,不過,新手上路,好歹看看前任的做法。前總統李登輝與金美齡交誼深厚,李總統任內十二年,怎麼聘就沒聘到不承認中華民國的人士。陳總統願意諮詢金女士的意見,即使她不具有國策顧問身分,照樣可以進出總統府或總統官邸,這和金女士的個人意願:擔任總統私人顧問,更為符合。 
主張台獨,要不要承認中華民國,這在獨派運動中,辯論多時。民進黨已經走上務實路線;不承認中華民國者,建國黨還算一個,在體制內,建國黨只剩一席與該黨似近還遠的李慶雄。即使獨派大老彭明敏,同樣經歷過日治歲月,他可從不自居「前日本人」或「日系台灣人」。殖民政權推動皇民化運動,彭明敏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沒給自己一個日本名字,甚至為拒絕充當軍伕,被炸斷了手。獨派,也有獨派的格調。 
《台灣論》風波,本來早該了了,因為金美齡,多吵一星期。陳總統一番話,連民進黨人都感嘆,畫蛇添足!不過,沒辦法,總統也有言論自由。 
「台灣論」風波也燒出總統府資政與國策顧問的聘任與功能問題,究竟這些過去被視為政治酬庸成分居多的榮譽職,隨著政黨輪替即將屆滿周年,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對陳水扁總統的國政大計發揮何種諮詢功能? 
總統府資政與國策顧問的設置,其實是保守且傳統的時代產物,某個程度而言,甚至是一種保有濃厚「封建」色彩的政治遺風。舊政府時期,聘任的對象是黨國大老、地方耆老及工商領袖;新政府上台後,大致也不脫前述範圍,只不過「從統轉獨、由國變民」,新一批的資政、顧問多了鮮明的獨派意識與強烈的綠色認同。 
依據總統府組織法規定,資政的聘任合計不得逾三十人(有給職與無給職各半),國策顧問的聘任合計不得逾九十人(有給職三十人、無給職六十人)。其中,已遴聘的十一位有給職資政,每人每月支薪近二十萬元,相當於副院長級待遇;二十九位有給職國策顧問,每人每月支薪十七萬元,約部長級待遇。 
目前陳水扁遴聘的資政、國策顧問合計有一百十三人,不下於國民黨主政時期的景況。這份洋洋灑灑的「國之三公」名單,雖然涵蓋從左到右、由統至獨的各界菁英,卻也同樣對亟思走出「新中間路線」的陳水扁,形成拉鋸、碰撞的壓力。 
兩岸關係是一個具體的檢驗指標。陳水扁在五二○就職演說宣佈的「四不一沒有」,獨派資政、顧問還能諒解此係因初掌大權必須穩定政局,但跨世紀談話的「政治統合論」卻讓他們坐立難安。在台大歷史系任教的國策顧問鄭欽仁,今年元月出席建國黨研討會時就直言,陳總統應該在考慮台灣安全的情況下談統合問題。不過,這還算客氣,當天建國黨大老乾脆抨擊陳水扁是「討好大陸,辜負台灣人民對台灣獨立的期望」。不只獨派人士,有些延續李登輝時代的國策顧問也經常在陳水扁的兩岸政策上發揮「踩煞車」的作用。譬如,陳水扁有意鬆綁「戒急用忍」政策,開放兩岸三通、中資來台,但被視為李登輝重要策士的曾永賢就持保留態度,他曾力勸陳水扁的大陸政策須具備戰略思考,不能過於急躁。 
曾擔任一銀董事長、國安會諮詢委員的國策顧問黃天麟,亦是「戒急用忍」的支持者,他不僅主張台灣對大陸投資應降到佔GNP的百分之一,甚至認為「貿然開放三通將導致資金流失的風險」。不過,即便是傳統也有例外,立場傾向獨派的國策顧問許文彬,曾以陸委會諮詢委員身分倡議邀訪汪道涵,並力主謝長廷赴大陸進行「城市交流」模式的訪問。 
百餘位資政和國策顧問看似「人多勢眾」,但真正積極向總統籌謀獻策或是代為奔走辦事者,多半還是集中在若干「行動派」的資政、顧問。例如,經常代表總統參加活動的資政姚嘉文、銜命擔任世亞盟會長的資政彭明敏,以及專程赴法調查拉法葉艦佣金案的國策顧問謝聰敏。但最「熱心」的資政應非榮星企業董事長辜寬敏莫屬,前不久核四爭議紛擾,他就自掏腰包刊登反核說帖的廣告。 
對核四爭議的兩極意見,也是困擾陳水扁決策諮詢的現象。撇開國策顧問王又曾、林坤鐘等工商大老不說,國民黨過去的大掌櫃劉泰英就曾建言「續建核四有助於穩定政局」。相對於這些擁核聲音,三十多位資政、顧問在扁政府宣佈核四續建復工後走上街頭,集體表態支持「核四公投、人民作主」的訴求,讓陳水扁頗尷尬。 
然而,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並非不能發揮諮詢功能。在財經方面較為薄弱的陳水扁,就曾透過中研院副院長朱敬一、中經院院長麥朝成及台經院院長吳榮義等國策顧問,安排一系列的財經情勢報告。既是國政諮詢,也有出現諍言的時候,總是在府外批評新政府的許信良是一例,日前應邀作專題報告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當面直陳「知識經濟的八大迷思」,算是最佳的示範。 
於最近捲入「台灣論」風暴的資政許文龍和國策顧問金美齡,皆屬無給職,他們平常跟陳水扁建言的機會雖不多,但卻是旗幟鮮明的獨派人士。總統府當初遴聘他們出任資政、顧問,除了借重企業經營的成功經驗與海外豐沛的人脈網絡之外,吸納獨派聲音與爭取本土認同其實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面對編制如此龐大的體制內諮詢對象,陳水扁曾經指示總統府秘書長游錫研究,擴大為國家元首的「智庫」,定期為總統提供建言,襄助國政運作。惟理想終究是理想,要改革談何容易,畢竟這些人若不是前朝遺老、國之重臣,就是紅頂商人、政壇新貴,陳水扁得罪得起嗎? 


  焦點消息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