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及所及    東遊   

華僑新聞首頁

 

 

 

 

 

(三)上海

下午八時左右﹐離開大連遊輪駛出渤海往上海。於第二天早晨﹐天色黎明時抵達吳淞口﹐這艘六萬頓的遊輪﹐徐徐地駛入黃浦江。停在兩岸和在江中航行的船隻很多﹐大部份是貨輪﹐人員均在甲板上揮手致意﹐頗使人感到客至如歸的心情﹗大約在八時左右﹐抵達了公平路的外紅橋碼頭。上海我國最大的城市﹐商業和經濟的中心﹐現今的上海﹐而不再是以前的城市﹐沒有特殊的租界地區﹐更沒有“華人與狗不能入內”的限制﹗百分之百的中國人的城市。
站在眼前的是一引人注目的電視廣播臺﹐有三支大圓柱﹐由地面斜斜地向上集聚﹐合成一大圓柱﹐支持著三個大小不同的球體﹐這是上海電視廣播的樞紐。若果從建築和工程設計上看來﹐這是一美化藝術的產品。有名的“東方明珠”立在黃浦江和蘇州河交匯點的浦東公園﹐給來訪的遊客不易忘懷的印象﹐也象徵著上海在東方的聲望。
我們乘坐中國旅行社的專車﹐由一中年的男導遊帶領﹐往市區觀光﹐他不但說得很流利的英語﹐而且懂得很多美國社會上流行的俚語(slang)﹐他是旅行社的一個僱員﹐也開了一家餐館﹐他也談一些當前政府的評論﹐但他說他不是一共產黨黨員﹐筆者以英語問他“尚有人會知道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嗎﹖”他連忙地以英語回答“請你不要給我麻煩。”大家予以沉默的同情。
我們所經過的是舊市區﹐沒有什麼交通管制的設備﹐大街小巷﹐行人與腳踏車﹐各找他們方便的途徑﹐汽車司機也找他的出路﹐大家相安無事﹐可以說是奇蹟。在一公共停車場停下來﹐我們下了車﹐跟著沿著小街進行﹐兩旁都是住家和店鋪合在一起﹐樓上是住家﹐陽臺上在晒衣服﹐一切故國的生活情趣又重現在眼前。
我們來到了“豫園”﹐這原是一私家花園﹐建於明朝﹐政府予以整修﹐於1956年開放﹐有圍牆。大概有三十多座的樓院﹐都有遊廊連接。據導遊人說﹐一切都盡可能地恢復出明代的建築藝術﹐庭院和遊廊﹐都有明顯的色彩﹐古色古香。園中有很多奇形怪狀的岩峰﹐使人目不暇接﹐也有溪流穿越其間﹐各色的鯉魚﹐浮游其中。其中最使人神往的是“九曲橋”﹐一木橋有九節曲折﹐中間有一“湖心亭”。風光優美﹐花木森森﹐有不少的遊客及年青情侶﹐在此攝影﹐留下紀念。在園外﹐有一小商場﹐也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出售有關豫園的相片及當地特產藝術品等﹐也有好幾間小食店﹐讓遊客一嘗當地口味﹐遊客很多。據導遊人說﹐這是上海最有名的公園﹐但要買票才能入內﹐因為政府花了很多的錢和人力去整修﹐才有今日的豫園。若果真有世外桃源﹐豫園可以當之無愧。
我們繼續往上海博物館﹐這是較為新式的建築物﹐於1952年完成﹐地下有兩層﹐地面有五層﹐約有八十幾呎高。第一樓有中國古代青銅館﹐雕塑館﹐第二樓有古代陶瓷館﹐第三樓是中國歷代繪畫館﹐書法館﹐和璽印館。在書法館可以看到唐宋兩代名家手筆﹐兩漢的隸書﹐魏晉兩代的草書、楷書和行書﹐展示出我國書法藝術演變歷史的軌跡。第四樓有古代玉器館﹔明清兩代家具館﹔和少數民族工藝館。在這裡看到有關各族人民的特殊風格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顯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奇跡。另有一歷代的錢幣館﹐有金、銀、銅、鐵及其他金屬的貨幣﹐約有7000多件各朝代的錢幣在展覽。
其他另一特別的設備便是多媒體導覽系統﹐訪客在電腦屏幕上觸摸了指示鍵﹐立即打開了視窗﹐列出了各項的課則﹐任你選擇﹐電腦便會回答有關的問題。另一是語言數碼導遊系統﹐按照號碼﹐電腦除用國語外﹐可以有日、英、法、德、西班牙等八國語言﹐作一有系統的講述﹐協助外國遊客﹐增進他們對各項展覽文物的了解。
博物館內也有一商店﹐出售各種展覽件的仿製品﹐遊客也可以兌換外幣﹔報關﹔保險﹔和托運。給旅客需要的方便。
離開了博物館﹐導遊人帶我們去參觀兩個較小規模但有特殊意義的地方。一個是古老而帶有佛廟式的房屋﹐有很多的佛像﹐在第二樓有一尊玉佛﹐是一大塊綠玉雕刻的坐佛﹐大約有三尺高﹐訪客不能走近。據導遊人說﹐這是緬甸於1881年贈送的﹐本來有兩尊﹐日本佔領上海後即被運去日本﹐勝利後﹐經過長久的交涉﹐只取回一尊﹐據他說﹐或許這是世界上唯一的玉佛。因為日本人說另一尊損壞了﹐沒有運回上海。
另一是“兒童樂園”(這中文名字可能不太符合﹐英文名字是Children Palace)。這是一座三層樓舊屋改成了的教室﹐專為一些下課後的小學生﹐不分年級﹐依照他們的喜好﹐在課餘繼續深造﹐有音樂、書法、舞蹈等等。在書法的教室內﹐有十幾個孩子﹐在毛筆、墨、硯中下功夫﹐學著去寫老師在黑板上寫的“陳”字﹐使筆者記起當年學寫字時所用的“紅字薄”。為什麼在這裡沒有用它﹖可能也是被革了命。
據導遊的人報導﹐這是孫中山先生夫人宋慶齡所創辦的﹐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工作﹐為了不讓這些孩子無人管教﹐故創此像托兒所類似的組織﹐有老師來指導﹐讓他們儘量去發展他個人的興趣﹐他們父母下班後﹐就來領他們回家﹐可見中共是已在重視下一代的繼承人﹗
在回返碼頭的途中﹐經過了上海繁華的經濟商業中心區域﹐都是很新很大的建築﹐使筆者驚奇的是中國銀行的大樓﹐四個大字“中國銀行”一點都沒有變和沒被赤化前的筆法一式一樣。
沿著黃浦江外灘﹐這裡高樓大廈林立﹐江邊有很多樹林花草﹐好像是一公園﹐供人休息而欣賞黃浦江的波光聲色﹐也有很多人在作太極拳式的健身運動。也有不少年青人俳徊逍遊。在繁華的地區有這樣的一個公共場所﹐供平凡的人﹐能得暫時的平靜﹐來鬆馳一日為著謀生的疲勞﹐或許這是當地人民政府給予這些“人民”特殊的優惠。
回到碼頭﹐登上了船。晚上﹐黃浦江兩岸﹐燈光輝煌﹐尤其是“東方之珠”的彩色燈光﹐更是美煥絕倫﹐江上船隻來來去去一直到午夜。黃浦江的夜景﹐將不會很快的忘懷。
 
上海﹐在抗戰中也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史蹟。在蘆溝橋事變後﹐於八月十三日﹐日軍入侵上海。十九路軍軍長蔡廷楷率部抗戰﹐在四行倉庫(中央、中國、農民、交通四個銀行的倉庫)與日軍苦戰數日﹐日軍死亡慘重﹐十九路軍彈盡糧絕﹐由上海租界外交團出面調和﹐讓十九路軍安全撤退﹐日軍即開始奸殺無辜平民﹐有很多年青婦女逃入租界求生。一大批天主修女挺身而出﹐在最緊要的關頭﹐給這些無處可逃的婦女﹐予以保護。這是筆者數年前在雜誌報導中所讀的回憶。這可能是租界對中國人民最大也是最後的報答。抗戰的史實﹐不是被改寫﹔便是被遺忘而忽略了歷史。筆者特此略予提及﹐以響讀者。請參閱本報“故國滄桑記事”11/10/95版﹐第五節“八一三淞滬戰役”一文。一定尚有不少讀者未曾忘記這一段抗戰史實。
更正﹕7/3/2001(一)北京。第四段最後“八達嶺”應改為“八?岭”。
   7/17/2001(二)大連。最後一段“民國二十三年”應改為“民國二十年”。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