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幹細胞造血重大突破

華僑新聞首頁

 

 

 

 

 

【本報訊】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在人類幹細胞研究領域獲致重大進展,成功讓胚胎幹細胞分化成人類骨髓中的「造血先驅細胞」,並進一步培養成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等血液細胞。這項研究為血液相關疾病與醫療闢出一條希望無窮的坦途,假以時日,幹細胞造血將對治療疾病、建立血庫、器官組織移植、生產血液製劑等問題助益良多。 
研究係由威斯康辛大學血液學家考夫曼與胚胎幹細胞專家湯普森領導,成果刊登於日前出刊的「國家科學院學報」。湯普森博士於一九九八年開創先河,首度在實驗室中培養出人類胚胎幹細胞。考夫曼博士指出,科學家先前曾將老鼠幹細胞培養成造血細胞與血液細胞,而他們是首度運用人類胚胎幹細胞完成類似實驗。不過考夫曼也提醒各界不要太過急切,這項研究成果還需要好幾年時間才能夠轉化為實際醫療方法。 
考夫曼與湯普森將人類胚胎幹細胞置入含有老鼠造血細胞的培養液中,並加入含有牛隻胚胎血清的培養基。由於老鼠與人類在細胞層級相當近似,因此老鼠造血細胞釋放出的化學信號能夠啟動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分化過程,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些人類胚胎幹細胞果然分化為造血先驅細胞。接下來,實驗人員讓造血先驅細胞接觸幾種生長因子,成功發育為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而且與人類骨髓造出的血液細胞完全相同。 
如果後續實驗進展順利,未來這種方法將可望製造出無限量的人類血液,挹注經常處於枯竭邊緣的血庫,而且能夠免除血液遭病毒或細菌感染的困擾。去年年底美國曾經發生嚴重血荒,紅十字會每日能提供的血液還不到全美需求的一半,迫使許多醫院停止一部份手術。此外幹細胞造血也可以生產大量血液製劑,供應各類醫療用途所需。 
對於需要施行器官組織移植手術的患者,幹細胞造血更是一大福音。器官移植經常會引發排斥的併發症,讓病人苦不堪言。日後醫師可以運用由同一個幹細胞株分化成的造血細胞與器官組織,先將造血細胞移植入病人的骨髓,逐步提高其免疫系統的耐受性,然後再移植器官組織,如此可以大幅降低排斥效應的風險。 
不過紐約史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的摩爾博士指出,將造血細胞移植到骨髓中的技術目前尚未成功。科學家以老鼠做實驗,先用放射線摧毀其骨髓,再移植造血細胞,結果失敗,而且原因不明,這些由幹細胞分化成的造血細胞似乎缺乏某種能力或是化學信號。由於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是以同樣方法來培育人類造血細胞,因此在進行移植時可能也會面臨相同困難。 
對於這個問題,考夫曼博士表示他正在設法證實,新研究所用的幹細胞中含有「造血幹細胞」,因此移植進入骨髓之後能夠穩定生長、增殖,製造出源源不絕的紅血球與白血球。如果研究成功,不僅可以造福器官移植手術,對於許多苦等骨髓移植的病患,也可以解決找不到相容捐贈者的困境。考夫曼指出,美國有許多罹患白血病與其他癌症的病患正在等待捐贈者的骨髓或血液移植,但其中只有近廿五%的病患如願以償。 
人類胚胎幹細胞能夠分化為二百六十多種細胞組織,醫療潛力無窮,但是由於採集胚胎幹細胞的過程會摧毀胚胎,因此引發宗教與倫理的激烈爭議。美國總統布希八月九日宣佈,有條件同意以聯邦經費資助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對象僅限於全球現存的六十個幹細胞株。威斯康辛大學擁有五個合於政府規定的幹細胞株,不過考夫曼等人的研究並未申請聯邦經費。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