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發現「文官俑」

華僑新聞首頁

 

 

 

 

 

【本報訊】秦「兵馬俑」已為世人熟知,大陸考古專家經一年多挖掘,在秦陵文官陪葬坑發現「文官俑」,重見天日後的陶俑及有關文物均未經燒毀。從而佐證秦始皇陵園不僅埋藏著宏偉壯觀的地下軍事博物館,而且藏納著機構齊全、文武兼備和龐大有序的地下王國。 
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日發自西安報導說,秦始皇陵文官陪葬坑,即陵園六號陪葬坑,是陝西省考古工作者於去年五月在秦始皇陵園西南角的封土內發現的。該陪葬坑平面呈「中」字形,總面積一百四十四平方米,為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構。 
陪葬坑內出土文物有木車、陶俑、銅鉞、陶罐、蓋弓帽、馬骨及馬具飾件等。車和馬骨均已腐朽凌亂。出土的十二尊彩繪陶俑,最大的共同點是均頭戴長冠,其中袖手俑八尊,禦手俑四尊。袖手俑通高一百八十九公分左右,禦手俑通高一百九十公分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除禦手俑外,所有的袖手俑均佩掛有陶削(書刀,刮削竹簡之用)和砥石(磨刀石),在其左臂與胸肋之間有一用以插持成冊簡牘的橢圓形斜孔。八尊袖手文官立俑描繪出的秦朝景象是,文官整裝在崗、靜待官署長到前來,他們袖手經立、臂夾簡冊,腰掛書刀、砥石,只要長官一聲吩咐,便紀錄在冊分頭去辦理各種事務。 
報導說,在六號坑中發現的這十二尊彩陶俑沒有一尊是精兵武將,秦俑身上懸掛陶削及砥石等文具,尚屬首次發現。 
秦始皇陵考古隊專家段清波認為,冠在古代是上層社會、貴族身分的外化標誌,根據秦代尊位元制度,這十二尊頭戴長冠的陶俑爵位應在八級左右。 
在文官陪葬坑內,還出土了四把銅鉞,有二尊袖手俑袖手部發現垂直的長方形孔,孔大小與夾綁鉞的木柄尺寸相近,專家推測有柄的青銅鉞是插在長方形孔中。這二尊持鉞者,代表了他們從事工作的性質,即與刑獄有關。由此可知,該陪葬坑反映的是秦帝國的一個官府機構,這個機構的主要工作人員由文官組成,是構成秦帝國中央政府三公九卿的官府之一,很可能是九卿中主管監獄與司法的廷尉或皇帝垂詢的高級參謀。 
報導說,迄今為止,在秦始皇陵區共發現了一百七十九座內涵各異、形狀不同的陪葬坑,對研究秦始皇陵寢制度、陪葬坑的建築結構及其性質具有重要意義。令人驚奇的是,眾多陪葬坑普遍被火焚燒,而發現的這座文官陪葬坑是目前發現唯一沒有被火焚的一座陪葬坑;從而否定了陪葬坑毀於沼氣自燃和葬儀要求之說,進一步印證了史書上關於「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塚、私收其財物」等記載。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