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圈內外

華僑新聞首頁

 

 

 

 

 

提供恐怖消息換取在美居留

美國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John Ashcroft)十一月二十九日表示,計劃為有效打擊恐怖分子而提供可靠消息者,給予在美特殊居留權(The Citizenship-for-Information Program),對此華裔律師認為,此法原來就存在,只是因為九一一事件而更能發揮效用,該法並不是給予綠卡或是永久居留權,而且申請方式也不是由律師提出,必須由檢調執法單位申請,對移民作業影響有限。洛杉磯西區移民局對此並未表示任何意見。 
根據了解,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對各州政府、移民局和執法單位發出信函表示,若提供檢調單位正確消息,幫助有效打擊恐分子者,將可以給予在美特殊居留權。他指出,這些人作出正確選擇,提供可靠消息,是美國人的朋友,美國歡迎他們。據傳,一名聯邦調查局通緝嫌犯就在炭疽病毒來源調查方面提供了相當資料,另外一名印度尼西亞人士因為協助了解九一一劫機犯原住址而正在申請來美程序中。 
對於這項消息,洛杉磯西區移民局發言人荷利(Tori Haley)表示,所有相關內容在司法部網頁www.usdoj.gov有相當詳盡資料,不過截至當天為止,都未有更進一步消息,所以不便發表更多評論。 
事實上這項法案本來就是存在的,其中有S5和S6二項,前者針對打擊犯罪為主要目的,後者則是針對打擊恐怖分子為主要方向,他個人認為阿什克羅夫特此時提出這項說法,是對相關單位的提醒作用。一般而言,此類「消息靈通人士」可能在海外或是美國國內,若是在海外者,因提供消息後可能也不方便繼續留在該國,於是美國提供一個去處讓他選擇;若是在美國境內的非法移民人士,則不再對其居留資格追究。在這項規定中強調,此類破案有功人士不是一定保證可以獲取綠卡,只是特定時間的特殊在美居留權,所以取得公民資格也不太可能,可能是有效期過後再找其他合法項目讓他留在美國境內。另外,S5和S6每年分別有二百名和五十名的名額限制,並不是無條件開放。 
這項規定對華裔社區的影響應該不是在於打擊恐怖分子,而是在於打擊犯罪方面,諸如過去檢調單位特別注意的打擊偷渡首腦的蛇頭,和跨國性犯罪組織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提出這些申請的必須是由檢調單位或是警方,而不是一般的移民律師,畢竟有了通風報信的行動之後,是要受到特別保護。 
北美華人律師協會表示,誠如布殊所言,美國現在是在戰爭狀態,在以國家利益為主要考量之下,當然都要加以配合,近來美國各項相關法案和結構都因此有些變動,然而美國立國根本還是在注重人權和民主,應該要以平衡國家憲法和人權為主,要有足夠機制來維持國家公平公正的運作才是。 
對於美國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提到的計劃,北美華人移民律師認為該法案對中國移民團體有影響﹐但影響不大。 
中國有支持彊獨人士﹐有個別人和阿富汗的國際恐怖主義集團有聯繫。有些人甚至被派去阿富汗恐怖主義訓練營接受訓練﹐有些人還留在阿富汗和塔利班共同戰鬥。 如果持中國護照的新疆維吾爾族人﹐手裡有關於國際恐怖主義分子的信息﹐可以和司法部談判﹐以此交換公民權。 
按照這一法案獲得公民權的人﹐和通過政治庇護獲得公民權的人﹐兩者入籍所依賴的法源完全不同。 由於美國每年對外國公民歸化美國有配額限制﹐除非美國有特別立法﹐使依據情報換取居留權的人數單獨計算﹐否則依據這一法案獲得公民權的人數多了﹐其他移民類別的配額就少了。換言之﹐這一法案對其他移民類別的配額會產生「排擠」作用。

難民申請停滯不前

另一方面﹐自從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加強所有有意來美人士的個人身份背景調查﹐不但所有以非移民簽證入境美國的人士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以難民身份入境美國的人也須要經過嚴格的調查後才允許入境。
自從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加強所有有意來美人士的個人身份背景調查﹐不但所有以非移民簽證入境美國的人士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以難民身份入境美國的人也須要經過嚴格的調查後才允許入境。 
從十月份開始2002會計年度的各項名額計算﹐顯示至今仍有超過2萬個難民等待入境美國。通常這些被稱作“難民”的人都已經通過個人的身份背景的調查﹐並證明如果他們回國的話會受到迫害。但是九一一恐怖份子攻擊美國事件之後﹐政府計劃對所有有意來美的人士更嚴格的背景調查﹐在這個計劃決定之前﹐所有的難民的入境許可將被擱置。目前難民的入境許可嚴重落後﹐海外的難民審查程序已經全面停止﹐因此﹐在2002會計年度內﹐難民入境美國的人數可能不會達到每年七萬名的名額限制。 
有十五個難民組織團體最近寫信給白宮要求政府儘速公佈背景審查計劃﹐以便讓這些海外的難民能夠早日來美。這些難民組織強調這些難民有很多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她們不應該成為美國反恐怖行動的犧牲品。但是近期難民入境的速度不會加快﹐這種情況很可能持續很久。

美國解除難民入境禁令 

不過美國總統布希已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解除九一一恐怖攻擊後訂定的禁止難民入境美國的命令。 
布希九月廿一日交付國務卿鮑爾的此一總統行政命令原訂在十月第一周簽署,但因防止潛在恐怖分子進入美國的新安全程序尚未履行而延期。
這項命令將使十月一日開始的二○○二會計年度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多達七萬名難民進入美國。
布希說,有七萬人以人道關懷或其他的國家利益等理由進入美國。
官員說,美國加強了安全措施,促使布希發布新入境命令,同時也表示已獲准、但因恐怖主義而無法入境的兩萬多名難民現在可以進入美國。
美國國務院九月二十八日下令在安全檢查未完成前禁止任何人入境,使得在九月十一日前獲准移民美國,但尚未入境的大約兩萬兩千名難民陷入困境。 

國務院宣佈停止在加墨邊界美國領事館處理第三國人士的非移民簽証

同時,在國務院宣佈停止在加墨邊界美國領事館處理第三國人士的非移民簽証後,除了墨西哥CIUDAD JUAREZ美國領事館能夠繼續辦理所有己約定的案件外,其他的美國領事館己經立刻停辦及取銷所有的第三國人士申辦案件。 
國務院向美國移民律師協會解釋有這項停辦第三國人士簽証的原因,是移民局有意取銷持有美國非移民身份者允許到美國邊境國家及加勒比海國家三十天後,不必再拿一份I—94白卡入境。國務院表示,如果移民局真的取銷了這項赴邊境國家重新免簽入境的優惠,外籍人士到邊境國美國領事館申請簽証,萬一被拒絕的話,就回不了美國,可能造成外交上的問題,美國國務院希望能避免這類外交問題的發生。 
美國國務院目前正與移民局會商,討論有關某些簽証或身份,出境三十天之內,以原有的I-九十四白卡回美的辦法,國務院不認為正在等待新簽証尚未獲得批准者,以原有I—94白卡回美是合適的辦法,以原白卡回美是否繼續可行,要待國務院與司法部移民局商談後才能決定。另一個補救的辦法,是移民局允許申請簽証從美國回到原居地辦理,即使原居地美國領事館不批准新簽証,申請人仍能籍助原有白卡入境美國。

飛行安全新法影響移民飯碗

布希總統日前也已簽署的航空安全法案規定改制為聯邦政府雇員的機場安檢人員都必須為美國公民,為此華促會將促請國會及聯邦運輸部長峰田為新法案附加修訂案,讓擁有合法居留身分的現職機場安檢人員得以保住職位。
舊金山「華人權益促進會」指出,雖然布希總統簽署的航空安全法案規定改制為聯邦政府雇員的機場安檢人員都必須為美國公民,但目前許多聯邦政府部門職位都沒有相同的規定,華促會將促請國會及聯邦運輸部長峰田為新法案附加修訂案,讓擁有合法居留身分的現職機場安檢人員得以保住職位。 
新通過已生效的航空安全法案,其中最受爭議的1項內容是將目前服務於全美所有機場的三萬名機場安檢人員,改制為聯邦政府雇員。長久以來,全美各機場將檢查旅客行李的工作,交由私人護衛公司承包,而在機場服務的安檢人員,多直接受聘於這些私人護衛公司。 
在加州,服務於各機場的安檢人員,大部分為非公民的合法移民,其中以洛杉磯及舊金山灣區機場的比例最高,在舊金山國際機場,估計高達60%至80%的機場安檢人員不是公民,而是以菲裔移民佔多數。 
因為新法案的規定可能使不少現職機場安檢人員失去工作,過去幾天感恩節假期,屋崙機場的安檢人員曾舉行示威,舊金山國際機場的安檢人員也曾醞釀罷工。 
華促會表示,新航空安全法案中規定機場安檢人員必須為美國公民的條文,具有「歧視移民」的成分,很明顯是基於機場安檢人員的國籍背景而決定他們能否擔任這些職位。 
目前有條例規定某類的聯邦政府雇員必須為美國公民,包括服務於各警察及執法單位的執法人員。陳天蔚指出,機場安檢人員不是需要接受軍警訓練的工作人員,新航空安全法案中也沒有條文列明機場安檢人員應被視為執法人員,此外,華促會認為,機場安檢人員是否為公民與國家的安全問題無關,不會因此而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 
華促會將寫信給加州聯邦參議員范士丹及鮑克塞,與日裔聯邦運輸部長峰田,要求國會及聯邦政府因應機場安檢人員的移民身分而採取適當的措施,協助現職机場安檢人員保留工作。她表示,雖然國會已通過該套航空安全法案,法案也已由布希總統簽署生效,但國會仍然可以針對問題在國會中提出修正案,修改航空安全法案的條文。 
目前大部分擔任機場安檢人員的移民,來美已有幾年,他們或是已有申請入籍的資格,或是仍然等待居留期滿後申請入籍,再加上近年移民局堆積大量未處理的公民入籍申請個案,使許多机場安檢人員未能如願在短期內獲得公民權,如果因為這些因素使服務多年的機場安檢人員失去工作,對他們並不公平。 
以舊金山警察局為例,雖然法例規定,所有舊金山警務人員都必須為美國公民,但舊金山警局接受持有合法居留身分的人士提出求職申請,當申請人通過所有考試正式執勤工作時,必須為公民,聯邦政府應該採取類似的措施,協助機場安檢人員保留工作。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