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繁體中文版創刊

    

華僑新聞首頁

 

 

 

 

 

陳水扁總統(左二)及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右一)、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左一)、作家柏楊(右二)等,一日出席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行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科學人》雜誌創刊記者會。

【本報訊】擁有一百五十七年歷史的國際權威科普雜誌《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由遠流出版社引進台灣,即日起正式發行繁體中文版。陳水扁總統在創刊記者會上宣布成為《科學人》的訂戶,他並勉勵國人,在廿一世紀,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科學家,但每個人均應是「科學人」,國家才有競爭力。 
美國Scientific American創刊於一八四五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七年的歷史,大陸在二十三年前早已發行中文簡體字版;昨天這本雜誌中文繁體字版的推出,李遠哲、曾志朗、張忠謀都認為,對台灣社會經濟及民主的進步都是重要里程碑。 
《科學人》繁體中文版創刊記者會場面盛大,除陳水扁總統外,中研院長李遠哲、副院長曾志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藝術家林懷民、作家柏楊等人均出席致賀。 
台灣版《科學人》雜誌由李遠哲擔任學術顧問召集人,曾志朗是榮譽社長,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出任總編輯。這份刊物籌辦期間,一路獲得國內學界支持,動員程度可說前所未見,也透露學界對於我國基礎科學教育需要再提升的期望。 
陳水扁致詞時表示,在新世紀全球的競爭中,知識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科學在知識領域中又扮演非常重要地位。他呼籲國人,即使不是科學家,也要對科學發展有一般性的瞭解,「人人都要是科學人」,政府才有辦法進行「科技興國」的大業。 
李遠哲說,過去一百年人類歷史的變化,比以往任一世紀都要劇烈,主要原因在於科學發展。科學的成就讓不少國家享受到好處,但一些國家卻承擔了痛苦。工業革命使歐美國家短時間成為強國,但亞洲國家卻深受其害,甚至成為歐美國家的殖民地,這是科學成就未被妥善利用的結果。 
李遠哲表示,台灣這幾年逐漸進入民主社會,但過程並不順利,民主社會的架構有了,人民的民主素養卻未提升。科學成果要不要用到社會上,是屬於公共政策的一部份,要由全民決定,不是科學本身的問題。他表示,台灣民眾的民主、科學素養不足,造成很多人迷信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應該加以改進。 
張忠謀指出,產業傳統的發展模式是先有科學,再衍生出技術,然後產生一個新的產業或是為舊的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不過以現在科學發展的狀況來說,依照這種模式發展產業,只能成為一個「跟隨者」,無法變成「領導者」。 
張忠謀說,進入廿一世紀後,新科學產生的同時,就會創造出一個新興產業。他以生命科學為例,基因方面的研究這幾年發展非常快速,同一時間相關產業跟著出現,創造不少商機。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