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代報人放下沉重的戈戟時 

               李遠哲

焦點消息

特別報導

華人社區

台灣新聞

大陸新聞

佛州消息

專題評論

現代專欄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阿修伯專欄

飛將軍論壇

高資敏專欄

詩中畫畫中詩

本報前期存檔

華僑新聞首頁

 

 

 

 

 

驚聞余紀忠先生病逝,因為我人在外國,無法立刻前往靈堂致哀,但是很希望先簡單寫下一點感想,表達我對余老先生的敬意。 
首先,我想謝謝余先生在我剛回台灣時,與我數度長談;在這幾次的談話中,余先生花了許多時間解析台灣近幾十年政經社會的變化,這些講解分析非常有條理,非常深入,使我獲益良多,對台灣發展的大方向很快就有了一個清楚的概念。此後在我們多年的交往中,我深深覺得余先生是一位氣度深遠的長者,同時,也深深為他憂國憂民的情懷所感動。他是報人,也是一位文化人,他調適個人的價值觀念與文化關懷,以便契合台灣的社會脈動,進而影響台灣歷史的推動與發展,實在需要卓越的智慧與堅忍的毅力。
余先生是知識份子辦報的典型,在他的心目中,報紙不只是一個商品,而是知識人實踐其社會理想的媒介,所以作為一個報人,應該要有遠見,要有理想,要有堅持,我相信在余先生的辦報生涯中,已盡其所能地實踐這些理念。他雖然隨著時代不斷修正其立場,但基本上有理念、有堅持。在不與現實脫節的情況下,隨時思考著如何走在時代的前面,並引導它的發展。在高壓統治的時代,余先生雖然身為國民黨的中常委,但是仍然不時發揮讜論,批判黨國,大膽揭露政治社會的弊端。在那個隨便一句話就可能被逮捕的時代,他的仗義執言,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冒多大的危險。他不只是一位報人,也是一位人權戰士。回顧過去幾十年,每逢在政治上發生具有轉捩意義的事件時,余先生及他所領導的中國時報每每能夠發揮相當正面的作用。我們可以說,凡是他所在的地方,都成為一種力量。
在中國時報五十週年慶時,我曾經寫下一段賀詞,在追思余老先生仙逝的此刻,我覺得這些話仍值得重述一次--對動盪的二十世紀中國而言,具有歷史深度的文化事業並不多,從清末第一張報紙出現以來,很少有一家私人報紙能夠持續超過半個世紀,中國時報在余紀忠先生的領導之下,不但超過了半個世紀,而且始終堅持一個民間知識份子的批判性角色,始終充滿著歷史的使命感,也始終盡其可能地堅持自由與民主,五十年是一段不短的日子,「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希望中國時報能永遠賡續它的傳統,並永遠保持它的活力。--我非常期待,在一代報人放下對他而言愈來愈沉重的戈戟時,新一代的時報人能秉承他所留下的寶貴精神資產,繼續作為社會的一股中道力量而努力。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長)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