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商品助長全球通貨緊縮

【本報訊】在全球製造業的戰爭中,中國印證了他的勝利。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影響力正是全球物價下跌、通貨緊縮的主因之一,並且改變了全球產銷的供應現狀。

遠東經濟評論報導指出,八○年代荷蘭飛利浦在中國設廠的目的是看上了這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但時至今日,飛利浦發現,與其在中國境內推銷商品,不如將中國作為製造的出口基地要來得更容易賺錢。現在,飛利浦在中國有二十三家工廠,這些工廠每年生產約五十億美元的產品,但是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二是出口到中國海外的市場。

中國這個原來被全球商人視為未來市場的希望並沒有成真,反倒使中國成為了全球工廠。中國強大的競爭力正迫使全球的公司拋棄舊有的商業戰略,而以新的方式參與競爭。報導說,現在不僅荷蘭飛利浦如此,美國的通用電器、韓國的三星、到日本的東芝,數以千計的中國公司、外國製造商都在中國設立生產線,然後行銷其海外市場。

如今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日、德的全球排名第四的最大工業品製造商。全球有超過半數的相機,百分之三十的空調和電視機,百分之二十五的洗衣機,和將近百分之二十的冰箱都是中國製造。

歐洲市場所銷售的微波爐有百分之四十是中國廣東順德市的私人企業「格蘭仕」所生產,浙江溫州生產的金屬打火機佔全球七成市場;甚至是過去價格過高的中國的農產品,現在也開始出現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其他國家家庭的飯桌上,因為根據市場研究調查報告指出,一九九六年以來,中國農產品出口價格下跌了百分之十五。

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的引擎,日益具有導致全球通貨緊縮的力量。中國的製造力使得工業產品到消費品,甚至到農產品的價格日益下跌。今年五月,美國自中國進口的貿易額已經超越日本。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影響到的工業部門非常廣泛。電視機和錄音機等等視聽設備在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年以年百分之十三的速度增長,到去年進口總額高達六十億美元;體育運動產品年增長率為百分之十六,到去年出口總額高達二十億美元。這使得美國很多商品的零售價格持續滑落。美國電視機的價格自一九九八年以來平均每年下跌百分之九,運動設備的價格每年下跌百分之三。

同樣地,中國的低價商品導致已困擾日本十三年的通貨緊縮問題更形惡化。例如,曾經被日本當作高檔食品的松茸菇因為從中國大量進口,現在中國的松茸菇價格在東京的批發價格只有日本松茸菇的十分之一。

報導也指出,除了中國和日本,亞洲其他國家也都感覺到通貨緊縮的壓力。雖然通貨緊縮最大的原因是全球需求不足,但是中國無疑助長了通貨緊縮的作用。

香港正被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緊縮困擾,部分原因就是大量的香港居民不在香港自己的市場上採購商品,而是越過邊界到中國大陸採購,因為中國大陸的價格更低。新加坡和台灣也都感覺到通貨緊縮的壓力。南韓今年的通貨膨脹率遠遠低於二○○一年的水平。中國取代了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從紡織品到半導體等商品的製造機會,導致在這些國家失業率上升,市場需求疲弱不振。

不過,報導說,中國自己也遭逢史上最強勁的通貨緊縮時期。在過去七年中,中國的平均物價已經下降了將近百分之二十。十年前,中國二十一吋彩電的要價超過四百美元,而現在只要八十美元,而且價格還在滑落。

香港摩根史坦利的經濟分析師謝國忠指出,「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基地後,對全球的影響將一如美國的工業化,甚至可能比美國的工業化的影響還要大。」

中國競爭力的優勢就是其廉價而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報導說,雖然中國的人口已經高達十三億,但是,將近七億人口仍然是農民,中國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只有大約二八五美元,而美國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在四萬美元。中國家庭的低收入嚴重阻礙了中國朝向消費經濟的轉變,但是對於全球在中國的廠主來說,中國無窮無盡的廉價勞動力不僅僅讓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控制生產成本,而且常常讓他們可以進一步大幅度削減成本。

報導認為,中國作為全球工廠對全球價格破壞和公司發展戰略的影響可能還會更久遠。尤其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無異是幫助中國境內具有競爭力的外資和中國私人企業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而非消費力尚差的中國市場。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