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二樂坊 動感靚女 「顛覆」國樂

【本報特別報導】 民樂(民族音樂,台灣稱「國樂」)的嫻靜,在中國大陸出現了顛覆。舞台上,十二個年輕靚麗的女子,穿著閃閃發亮的「小可愛」,操持著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古箏、琵琶、二胡、三弦、竹笛、揚琴等,彈哼著節奏勝於旋律的「新民樂」。此外,她們也不再保持民樂表演者慣常的坐姿,而是青春洋溢地全場流轉。她們就是大陸新近崛起的樂團──「北京女子十二樂坊」。

十二樂坊所屬經紀公司的總經理王曉京,是大陸流行音樂界的元老級人物,早期與大陸「搖滾教父」崔健有過合作,與台灣流行音樂界也有過多次接觸,而賦予中國古老民樂現代生命,是他最新找出來的賣點。

在談到大陸流行音樂的發展情況時,王曉京認為,以「叛逆」為主軸的大陸搖滾樂,由於受到大環境限制,火過一陣之後已經盛況不再,而目前大陸流行音樂界則受到港、台音樂極大左右。但他認為,港、台流行音樂不論形式或者曲風,由於沒有特色,根本打不進西方市場,他現在要做的,就是一種融合中國特色與西方技巧的音樂。他還雄心萬丈的說,十二樂坊的遠期目標是美國的葛拉美獎。

成立十二樂坊的概念起源很早,但真正組團則是前年六月的事。王曉京至今還記得當時招聘團員的情景,北京「三大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的在校生和畢業生,幾乎擠爆了招聘場的大門,火爆的場面,使一向平靜的大陸民樂圈掀起了一陣陣漣漪。

王曉京坦承,除了音樂本質以外,他招聘團員的條件之一,是體形和外貌,因為十二樂坊要呈現的聽眾的,並不只是聽覺上的現代新民樂,還有視覺上的東西。對此,團員之一的雷瀅說,這很正常,畢竟十二樂坊是一個娛樂表演團體,總不能讓一個醜八怪上台表演吧?但另一個團員張爽則認為,對她來說,加入十二樂坊並不只是一種「好玩」的性質,除了本身的專業素養,她也希望更多人能接受民樂、愛聽民樂。

梳剪著俏麗短髮的雷瀅,出身廣西壯族,長期居住北京,她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目前仍任職於中央民族歌舞團。雷瀅十一歲開始學習二胡,而除了二胡,她還能拉大陸少數民族的獨弦琴。問她如今走在路上是不是會被認出來,她稚嫩的笑說,怎麼會?團員那麼多!

逐漸成名之後的十二樂坊,由於表演邀約很多,共招聘了二十幾名團員,每次演出的人數不定,但最多不超過十二人。這些女孩來自大陸各地,但都出自知名音樂專業院校,她們的專長不但有中國各種古老的樂器,包含古箏、琵琶、二胡、揚琴等,更有少為人知的少數民族樂器,如莪芘、吐良、獨弦琴、箜篌等。

相對成熟、長著一對明亮大眼睛的張爽來自遼寧,剛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不久,她六歲學習琵琶,曾經多次獲獎。她說,以民樂作為專業的大陸學生,畢業後不是到一些表演團體內上班,兼兼音樂家教,再不然就是索興改行,能進入十二樂坊,既能符合自己專業興趣,又能工作愉快,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雷瀅也說,她的同學目前都羨慕著她呢!

十二樂坊在前年六月成軍之後,前年十月五日就在北京「二十一世紀劇樂」首演,之後陸續參加大陸各大電視台的表演,並在大學校園內舉辦多場巡迴演奏會,受到大學生的喜愛。雷瀅回憶首演時的忐忑心情說,當時她們根本不知道到底那些人會來聽她們的音樂,但最後的結果證明,十二樂坊的音樂是老少咸宜的,各種年齡層都有喜歡她們音樂的人。

對於北京女子十二樂坊的定名,王曉京解釋說,選擇女藝員,他是從審美的角度來考慮,因為搞時尚流行音樂必須重視視覺美感,至於定為「十二」,是因為「十二」在中國是個哲學數字,很多東西都用「十二」來代表圓滿。

至於十二樂坊的音樂性質,王曉京現在說︰這是一種充滿節奏感和爆發力的音樂,是把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方電聲樂器結合在一起,既沒有地域之分,又具有一定的東方特色。但早前在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他自承做這件事的商業目的大於音樂探索,而推出之後有評論認為,十二樂坊對民樂的發展做了很多貢獻,王曉京說︰「這是我開始沒有想到的」。

對於十二樂坊的表演,王曉京強調兩點,第一就是要注重視覺效果,從選擇團員到表演形式都要求具有視覺美感,所以十二樂坊不穿慣用的中式演出服,能夠採用站姿演奏的樂器,全部站立演奏,並加上舞台燈光效果,使演出充滿動感,洋溢青春氣息。不過他也說︰「我們不會在舞台上跑來跑去,中國民樂不能這麼玩」。

此外,王曉京也非常注重音樂的創新。除了改編傳統曲目,如琵琶的「十面埋伏」、古箏的「戰台風」、揚琴的「將軍令」之外,他也聘請專家編寫了大量的原創曲目。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