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新科院士十七人出線

中央研究院八日舉行第二十五屆院士選舉,院長李遠哲(中)對於四位所長陳永發(右)、劉國平(右二)、王汎森(左二)、李德財(左)當選院士,除了表達祝賀之意,並強調他們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本報訊】中央研究院第二十五屆院士選舉結果日前揭曉,產生十七位新科院士,國內院士六人,海外院士十一人。

新科院士中,最具特色當選人包括台積電技術長胡正明來自產業界;美國聖塔芭芭拉大學電機及計算機工程系教授胡玲是數理科學組唯一女性院士;密西根大學社會系教授謝宇是一九四九年後出生的大陸人。

新科院士中有六位在國內工作,中研院四位所長李德財、劉國平、王汎森及陳永發全部上榜,漂亮當選。

新科院士選舉一向是院士會議重頭戲,本屆有四十一位候選人,競爭非常激烈。前後經過三輪投票,選出十七位新科院士。院長李遠哲表示,因為具投票權的院士人數眾多(今年一六七人出席),每位候選人必須在分組中經三分之二同意,再獲全院二分之一支持才會出線,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新院士人數較往年少一些。

數理科學組八位新科院士是胡正明、胡玲、哥倫比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毛昭憲、中研院資訊所所長李德財、原子分子研究所長劉國平、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黃鍔、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氣科學系主任廖國男及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蕭蔭堂等。

生命科學組四位新科院士是:芝加哥大學生態和演化系主任吳仲義、成大講座教授張文昌、美國喬治亞醫學院傑出教授于寬仁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肌肉生物學實驗室主任王寬。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五位新科院士是:密西根大學社會系教授謝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長王汎森、近代史研究所長陳永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麻省理工學院財務工程實驗室主任羅聞全。

新院士中,年紀最長者是六十七歲黃鍔,最輕四十四歲羅聞全。胡正明是新院士中唯一來自產業界者。胡玲是「中國居禮夫人」吳健雄指導的學生,吳健雄過世後,數理組一直沒有女性院士,胡玲現在成為「萬綠叢中一點紅」。

謝宇在大陸出生,他取得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系學士後,前往美國念社會學及統計學方面課程,非常特殊。謝宇已取得美國籍,與中研院社會所有很多交流。他也是中研院士中,僅有的一九四九年後出生的大陸人。

較意外的是,清大化學系教授李遠鵬、密西根大學講座教授楊祖保、美國紐約西乃山醫學院教授胡流清等三人,分別是中研院長李遠哲、楊祖佑及胡流源等三位院士的弟弟,在這次院士選舉中全部落馬。

師徒檔增三對

中央研究院第二十五屆新科院士出爐後,院士總數達二百四十人,並增三對師徒檔,分別是中研院長李遠哲和原子分子研究所所長劉國平、已過世的「中國居禮夫人」吳健雄和美國聖塔芭芭拉大學電機及計算機工程系教授胡玲、史學大師余英時及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王汎森等。

劉國平是李遠哲的「徒孫」,他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指導教授帕爾森是李遠哲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生。中研院原分所所長幾年前出缺時,李遠哲強迫劉國平出任,劉國平到現在還有微詞,有機會他還要想辦法辭去這份負擔。

李遠哲跟劉國平如何相處?李遠哲說,在中研院他是「老闆」,但若換到原分所,「我就要聽劉國平的」。劉國平表示,他跟李院長的小妹妹李季眉是新竹師院附小同班同學,從小跟李遠鵬一起玩到大,但當時對大他十四歲的李遠哲完全沒有印象。他表示,現在跟李院長相處很好,算是李院長的「小小小我」。

胡玲是中研院數理組有史以來第二位女院士,也是吳健雄過世後,唯一出線的女院士,打破數理組沒有女性院士的紀錄。有趣的是,這對「唯二」女院士也是師徒關係,胡玲在哥倫比亞大學修博士學位時,吳健雄是她的老師。

余英時和王汎森是另外一對新師徒檔。王汎森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時,余英時是他的老師。王汎森說,在他從事學術研究過程中,余英時對他影響非常大,他非常感謝。

羅聞全最年輕的院士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順利選出五位院士,有年輕化趨勢,且都具世界性學術成就。四十四歲的羅聞全成為有史以來當選最年輕的院士,一九四九年後在中國大陸出生、並完成基礎教育的謝宇也順利出線。

羅聞全在香港出生,曾在台灣居住數年,之後轉往美國取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士學位,四年內獲哈佛大學經濟博士,為麻省理工學院金融工程實驗室創辦人,在美國被視為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現代經濟學者。

他三十歲時即獲麻省理工學院終身職教授,被視為金融學家、金融工程學界代表人物以及生物金融學創始人。

羅聞全主要的成就,在於不斷把金融工程研究運用於金融實踐,不論是在學術界或華爾街都享有盛名。一九九八年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金融學術界最有前途的三顆新星之一。他也非常關心華人社會中國和台灣金融體系的改革。

羅聞全看起來文質彬彬,有著一臉燦爛的笑容。他在人文組出線的重要原因在於,院士認為「如果經濟是人的身體,金融領域的重要性猶如人的血脈」。在台灣亟需傑出並具有宏觀視野的金融學者時,羅聞全自然就脫穎而出。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