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提結盟四理念籌組聯合政府

理念結合、資源分享、台灣優先、超越黨派

焦點消息

特別報導

華人社區

台灣新聞

大陸新聞

佛州消息

專題評論

現代專欄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阿修伯專欄

飛將軍論壇

高資敏專欄

詩中畫畫中詩

本報前期存檔

華僑新聞首頁

 

 

 

 

 

【本報訊】陳水扁總統就職週年前一天在電視談話中宣告,為了國家的利益及未來兩年半政局的穩定,不管年底立委選舉結果如何,都將在選後籌組聯合政府及國會多數執政聯盟。他並提出結盟的理念為:「理念結合」、「資源分享」、「台灣優先」、「超越黨派」。 
陳水扁說,回顧過去這一年,政黨輪替的過程也像換殼的蛻變一樣。不管是從五千年歷史的華人社會,或者半個世紀的台灣發展來看,政權的和平轉移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他說,不管是執政或者在野的人,都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轉型調整,才能學習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們必須承認,一年來朝野政黨的轉型都還沒有完全成功,導致民主蛻變的過程歷經新生的陣痛。儘管朝野政黨都應該更加努力,但是他願意反躬自省,期許執政的人負起較大的責任,不僅要勇於蛻變、更要成功轉型。 
陳水扁表示,為了政局能夠穩定、為了僵局不再持續,一方面希望執政黨要堅持改革的理想,爭取廣大民意的支持,讓政黨輪替的工程能夠在新的國會進一步落實;另外一方面,也希望結合理念相同、支持改革的在野力量,形成國會的穩定多數,讓行政與立法的互動回歸理性,讓國家重大的政策可以順利推動。 
他指出,過去一年朝野對立杯葛的僵局,已經讓民眾感到厭倦。新政府上任之初,原本勞資雙方與政府三贏的工時案,因為政黨的杯葛,最後扭曲變形,變成三輸的局面,讓人有很深的感觸和感慨。不管年底選後的結果如何,民眾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戲碼繼續上演。 
陳水扁說,新政府願意敞開心胸、展開雙手,提出「理念結合、資源分享、台灣優先、超越黨派」的結盟理念,尋求朝野合作的最大空間。不管選舉的結果如何,都將在選後籌組聯合政府及國會多數的執政聯盟,共同來改造國會、穩定政局。 
陳水扁總統表示選後將結合理念相同的在野力量,組成聯合政府。國民黨則是強調,國民黨堅持憲法雙首長制,總統任命行政院長,應尊重國會多數,組成聯合政府也應透過黨對黨協商,政局才會穩定,而非迴避政黨政治,以拉攏個別在野黨成員的方式來進行,否則將重蹈當初「全民政府」的覆轍。 
國民黨主席連戰昨天稍早接見洛杉磯僑社代表時,則透露國民黨希望主導聯合政府的立場。他說,國民黨今年最重要的任務,是縣市長選舉和立委選舉。縣市長選舉是爭取地方執政權,國民黨希望能和其他在野黨儘量合作;至於立委選舉,「國民黨則要爭取執政聯盟多數黨地位」。 
陳總統電視談話結束後,國民黨中央在下午做出正式回應。發言人王志剛表示,政局紛擾的主要原因,是陳總統既不尊重憲政體制也不正視政治現實。民進黨既沒有足夠的執政人才也沒有做好執政準備,但卻不斷以換殼、蛻變、需要時間來掩飾無能和推卸責任。 
王志剛強調,要想政局安定,必須遵照憲政體制,依循政黨政治常軌。組成聯合政府應透過黨對黨協商才是正途,並由多數黨組閣,政局也才會穩定,而非以拉攏個別在野黨成員的方式來進行。 
台北市長馬英九也表示,陳水扁總統就職一年來紛擾不斷,主要問題出在「一體制二神主牌」,也就是未遵循憲政體制採行雙首長制,又抱持反核四和台獨神主牌。他呼籲陳總統應接受一中各表,儘速突破兩岸僵局,不然越拖對我方越不利。至於陳總統宣佈要在年底選後組「聯合政府」,馬英九認為應採黨對黨的合作,而非「招降納叛」式,不然將造成少數挾持多數,政局更為動盪不安。 
對於陳水扁總統在就職週年前夕提出「理念結合,資源分享」概念,並強調年底選後將籌組聯合政府,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以「第二次政黨輪替」回應,認為唯有再一次的政權輪替,才能結合多數民意,籌組多數政府,以穩定政局。若執政者只是以權力為誘餌,吸納零星散兵游勇,則無疑是藉聯合政府之名,騙取選票,充其量只是「政治一夜情」。 
親民黨政策研究中心日前召開座談會,邀集產官學界討論當前台灣政經情勢,並檢討陳水扁政府上台一年以來的施政績效。宋楚瑜提出「第二次政黨輪替」構想,呼籲揚棄目前少數政府的統治,尊重多數民意,組成多數政府,並讓選後取得多數席次的政黨或政團取得政權。 
民進黨主席、高雄市長謝長廷表示,陳水扁總統就職一周年演講反映了大眾的期待,多數民眾不想再看到政治對立惡鬥,並期待從執政黨開始,各政黨都能反省。有關聯合政府議題,謝長廷說,這是民進黨長遠憲政規畫兩黨制的過渡時期,對台灣民主政治發展是正面的。 
謝長廷表示,總統的演講相當真誠,對社會有所期待,也反映整個社會民眾的看法。大多數的民眾不願意再看到政治的對立、惡鬥,都希望各政黨有共同目標,讓台灣站起來,解決台灣許多問題。總統期待從執政黨開始,各政黨、團體都能重視、自我反省。 
陳總統提出的「聯合政府」,謝長廷指出,「聯合政府」早見於民進黨的政策白皮書,並無違反黨的政策問題。民進黨對整個憲政有長遠的規劃,即兩大黨或兩黨制,聯合政府只是一個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要有方向,這個方向正是走向兩大黨制。所以,聯合政府應該有助於兩大黨責任政治的建立,這對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是正面的。 
陳水扁總統表示有意參加APEC會議。謝長廷說,總統是表達他的善意,他是國家領導人,照理可以參加,希望中國大陸相對地釋放善意,兩岸的善意和平互動是我們國民所期待的。 
陳水扁總統提到選後將籌組聯合政府,民進黨立委均持肯定態度,認為陳水扁總統已經釋出最大善意,希望在野聯盟能夠體察,共組聯合政府,讓台灣政局穩定。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沈富雄強調,陳總統指選後要籌組聯合政府及國會多數執政聯盟,即明示選後一定會進行黨對黨的談判。因為聯合政府與國會多數執政聯盟是相互掛而非脫鉤,既組聯合政府,國會當然要形成穩定的多數,總不能一邊找法師一邊找牧師,所以要進行黨對黨的談判,否則散兵結盟一定鬆散。 
立院黨團總召集人周伯倫則反對沈富雄的解讀。他說,聯合政府及多數執政聯盟,不必然是要掛鉤,那還要看看泛藍軍是否願意與民進黨結盟。陳總統提出兩個選項是非常有智慧的,萬一聯合政府籌組不成,仍然可以籌組國會多數執政聯盟,周伯倫預言,選後政黨勢必重組,多數執政聯盟是很有可能的選項之一。 新潮流系召集人洪奇昌認為,陳總統能說出聯合內閣及國會多數執政聯盟的主張,是體察當前執政的困境,值得肯定,但他進一步希望陳總統能夠宣示,立委選後應該由最大黨組閣,這樣才能夠鼓舞民進黨的士氣,至於招降納叛的結盟就不必了。 
立委李文忠主張,選後應該進行黨對黨談判,但長期而言,台灣還是要發展為兩黨政治,如此才能真正穩定。 
除了類似美國的總統制國家以外,類似英國、日本等內閣制國家,或像我國與法國這種半總統制國家,都有在國會組成「多數聯盟」,以支持內閣施政的「需要性」。不過政治追求的是權力的分配,要求他黨議員支持自己的內閣,自然必須付出代價,也就是藉由內閣席次的交換或政治資源的共享,成立所謂的聯合政府。 
一般而言,聯合政府通常以國會席次來作不同的區分,如數個政黨勉強過半的「最小獲勝聯合內閣」,幾乎所有政黨都加入的「大聯合內閣」、介於前兩者的「超量內閣」(以台灣現狀而言就是國、民兩黨的聯合)。 
影響聯合內閣的變數極多,包括各政黨的政策,社會的分歧結構,甚至選舉制度及憲政體制都極可能影響聯合內閣的樣態。就台灣現狀而言,「黨對黨聯合才能穩定台灣政局」的說法,恐怕無法解釋年底選後的政治走向,也無法理解陳水扁總統近來有關聯合政府的談話。 
理論上,政治人物追求自己權力極大化,「最小獲勝內閣」,應該是歐、日聯合內閣的常態,但實際政治操作卻往往不是如此。 
以台灣現況而言,如果民進黨真要追求自己權力的極大化,就應該選擇與第三大的親民黨或第四大的新黨組成聯合政府;或者由國、親兩黨結合成另一個聯盟,逼民進黨交出組閣權才是「最小獲勝內閣」的常態。不過由於統獨與兩岸政策的割裂,使得民進黨很難與親、新兩黨結盟,而國民黨一旦選擇向親、新兩黨靠攏,可能又立即面對「裂解」的危機。 
政策的聯盟已讓聯合內閣變數橫生,我國獨有的單記複數選區制讓問題益加複雜化。研究早已發現,英國之所以能維持穩定的兩黨制國家,其單記小選區的選舉制度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國選制中,動輒應選席次達十席以上的複數選區制,等於是保障小黨及若干奇言異論者的生存空間;既然選出來的國會的結構如此,又如何能期待一個國會穩定多數聯盟的產生。 
長期以來台灣維持一黨獨大的政治形態,不但沒有聯合政府的慣例,還往往被扣上「分贓政府」的汙名,成了朝野領導人物在操作聯合政府的最大困境。 
就陳水扁而言,不但必須說服支持者體認少數政府的困境來接受聯合政府形態,更重要的是要防堵連宋聯盟。也因此,陳水扁不但必須避談黨對黨談判的聯合政府(即使知道這是穩定政府的最佳途徑),還必須保持「裂解國民黨」的可能性;但就連宋而言,不但必須防堵陳水扁釋出執政資源對國、親兩黨招降納叛,一旦倡言國親兩黨組閣聯盟,還必須面對選民「分贓」、「奪權」的質疑,同樣不利年底選情。 
理論上,聯合政府應以「政策聯合」及「透明公開」為前提,但台灣從來沒有聯合政府的運作經驗與憲政慣例,加上統獨對抗及選舉制度的干擾,使得朝野領袖談及此議題顯得相當隱諱,更讓選後聯合政府的樣態變數橫生,難以捉摸。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