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家主權評等遭標準普爾調降

    財政部對調降信用評等持保留看法

華僑新聞首頁

 

 

 

 

 

【本報訊】國際評等機構標準普爾(S&P)七月廿六日將台灣的長期本國及外幣評等,從「AA+」調降為「AA」,這是一九八九年以來,標準普爾首度調降台灣的國家主權評等,也使台灣繼日本之後,成為今年來亞洲地區第二個國家主權評等被調降的國家。不過,標準普爾亦確認台灣短期的本國及外幣評等,仍維持「A-1+」不變。然而,由於評等展望繼續維持「負向」,代表未來台灣國家主權評等仍有被調降之虞。 
對於標準普爾調降台灣國家主權評等,財政部發布新聞稿指出,全球之經濟不景氣,加劇經濟趨緩現象,惟其引用預算赤字及公共債務之數據,與實際狀況不符,例如二千零一年中央政府財政赤字佔GDP之比率應為二.四%,而非二.九%,各級政府為三%而非四%,至於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占GDP比率為三○.二五%而非四○%。因此,對其據以評估之結論,財政部持保留之看法。經建會主秘葉明峰表示,由於過去半年來景氣不佳,這項調降的舉動是可以理解的。央行則發表聲明表示,標準普爾此舉應不會對雙方造成太多影響。 
標準普爾表示,台灣國家主權評等的調降,及負向的評等展望,反映出台灣的財政彈性降低、銀行業逐漸轉弱以及政策執行效能不彰。標準普爾指出,台灣的官方中央政府預算赤字,包括追加預算,預計將達二○○一年GDP之二.九%,而各級政府財政赤字預估將達GDP之四%,下檔風險極大。而長期以來的赤字(過去十年間平均為四.四%)已經使台灣的公部門帳戶實質惡化,導致財政彈性逐漸降低。台灣的政府負債總額預期將自一九九一年佔GDP的二二%,上升至今年的四○%。 
再者,由於政府的預算彈性受到過時的稅制系統、升高的支出壓力以及民營化前景欠佳等因素的牽絆,債務負擔不太可能降低。台灣政府具有以非市場方式支持銀行業及資產市場的傾向,加以經濟計劃令人憂慮以及公部門的欠透明化,均使得資產負債表外財政或有負債居高不下。 
另銀行部門的疲弱使得中期成長展望看壞,也提高了政府的或有負債。受全球科技部門景氣下挫的拖累,國內經濟表現低靡,同時在國人缺乏信心及股票市場的連鎖反應下,將使逾期放款的水準較之前預計佔放款總額的一○%更為提高。可能繼之而來的信用危機也許會延長不景氣的期間,也會增加潛在的財政負擔。 
標準普爾目前針對金融部門檢視後認為,脆弱性已使得台灣在合理推算的最壞情況下的潛在問題資產總額,由一○%至二○%變成一五%至三○%。以台灣高放款發行量(對國內民間部門的授信佔GDP的一三五%)及國內金融業的授信標準現況來看,標準普爾目前估計,欲在景氣極度低靡(遠較台灣目前面臨的情況更嚴重)的情況下重新調整金融部門的資本結構,可能需花費GDP的二五%至五○%。 
台灣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在較預期嚴重的景氣下挫循環中令人質疑。預期台灣經濟成長減緩的速度將創三十多年來之最,二○○一年的GDP成長率可能滑落至二%以下。除了在野黨的掣肘外,台灣政府在政策推動上的延宕,使其未能及時推動有效反制措施以防止經濟進一步減緩。雖然日前通過的金融六法頗為受到肯定,但該些法案的效益短期內對經濟恐難有助益。 
隨著台灣即將在年底舉行國會選舉,政策僵局可能持續下去,且若選舉結果不利於執政當局,此一僵局在選後仍可能無法解決。在產業出走中國大陸方面,決策者在面對經濟現實之際依舊多所限制。繼之而來的失業率及倒閉個案將使信心及財政資源受損。 
標準普爾表示,台灣的主權評等係受下列因素所支持: 
第一:強健的外部資產負債表。小額的公部門外債以及高額的外部淨資產部位(以二○○一年計,預估可佔出口的七成),均超越受評為「AA」與「AAA」級的主權國之平均水準。 
第二:充足的國際流動準備。台灣的外匯存底預計在二○○一年底可逾一千一百億美元,僅次於日本與中國大陸及香港。 
第三:創新、活絡、且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風貌。台灣生產力的彈性,尤其在電子與資訊科技產業,暫且不論目前技術循環因素,與高機動性的中小企業,皆維繫了台灣經濟以及就業市場的成長動力。 
至於評等展望方面,仍維持負向。標準普爾指出,如果台灣的財政持續惡化,或發生銀行系統性風險,以致於嚴重影響到經濟並需要龐大的預算支持,則對台灣的評等可能遭進一步調降。反之,若決策者能進一步推動銀行及公部門的結構重整,並改善獲利能力,則台灣的評等亦有可能穩定維持在目前的水準。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