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WTO利弊互現

華僑新聞首頁

 

 

 

 

 

【本報訊】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即將通過決議,正式批準中國入世。經過 15 年的努力,中國終將如願以償。中國擁有 13 億人口和巨大的市場,近年來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推動經濟迅速增長,同時經濟領域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的入世,勢必對本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格局形成重大影響,其間的利害得失,專家學者和有關人士見仁見智,持有各種不同看法。
很多專家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機會與挑戰並存,當務之急和長遠之計,都在於如何趨利避害。中國入世,將為改革開放注入新的活力,加速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中國私營企業將進一步獲得平等待遇,而國有企業的所有制改革將不可避免。上述幾點,基本上是專家學者的共識。然而,中國入世之後,將在很多經濟領域面臨國際市場的巨大壓力,某些產業將承受強烈的沖擊,政府的管理體制和行為方式更將面對世貿組織規章的挑戰。美國鮑爾州立大學教授鄭竹園認為,就短期而言,中國入世弊大於利,長期而言則是利大於弊:"總體來講,中國入世有利有弊,短期弊大於利;從長期來看,國有企業能夠進入國際市場競爭,推動經濟改革,因此是利大於弊。"
專家指出,中國入世之後,農業、汽車制造業等行業會受到沖擊,但這絕非滅頂之災,隻要體制得當,失去的隻是短期的壟斷利益,得到的則是長遠發展。以往依靠人治方式管理經濟的政府行為,在世貿組織規范的促動下,勢必來一番"洗心革面",甚至脫胎換骨,而這將是一場艱難而有益的變革。中國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說,加入世貿組織將給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中國將充份利用國際資本,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擴大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總體規模和整體水平,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觀念創新。
然而,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中國入世之後的機遇是潛在的,而挑戰則是現實存在,中國經濟的弱點長期被關稅壁壘和政府補貼所掩蓋,入世之後,中國經濟如果不加快改革步伐,就隻有死路一條。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入世會進一步加劇國內的就業問題,導致失業率上升。對於這一點,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徐滇慶持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隻有加入世貿組織,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至少是緩解中國的失業問題。徐滇慶說:"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使得西方同類工業相對萎縮。就汽車工業和某些高科技工業而言,西方產品打入中國市場將造成職工下崗。然而,勞動密集型產品意味著成千萬、上億勞動力的就業。個別產業,如汽車廠,下崗不過 3 、 5 千人,而如果不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則將導致 3 千萬、 5 千萬人失業。"
中國總理朱熔基最近表示,對於中國入世,他最擔心的是國內農業,因為國際市場的農產品的價格和成本低於中國,如果外國農產品大量進入中國,將影響中國農民的生計。然而,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入世後面臨最大沖擊的將不是農業,而是金融業。這些專家指出,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的亞洲金融風暴顯示,任何其他產業出現問題,都隻是造成有限、局部的問題,一旦金融業出現問題,則會帶來全面性的混亂和損失,而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差距最大的恰恰是金融業。因此,中國入世之後,特別應當防范金融危機。
至於中國入世對整個世界格局的影響,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弗羅斯特博士的觀點很具有代表性。弗羅斯特說:"中國是世界上第 7 大貿易國。中國入世將使很多國家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為亞洲乃至世界各國的商品提供巨大的市場,推動世界經濟發展。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也要逐漸適應大量湧入的中國產品。"
專家指出,作為迅速發展的經濟強國,中國入世將使世貿組織名符其實,為世界范圍的資金流動開拓更廣泛的空間,同時世界貿易體系和市場競爭機制也將隨著中國入世而更加趨於健全、合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徐滇慶認為,中國入世之後,世界糧食市場可能出現巨大波動:"中國的外匯儲備很快將超過兩千億美元,而且每年都有很大順差。中國有錢購買糧食,而隻要中國政府改變政策,從國外買糧,就將使世界糧食市場的供銷關系產生根本性變化,導致世界市場糧價暴漲,從而對需要進口糧食的窮國構成致命打擊。"
弗羅斯特博士則認為,世界上幾個糧食生產大國不大可能在近期內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弗羅斯特說:"長期以來,大家都夢想進入中國糧食市場,但結果都未能夢想成真。中國畢竟有很多偏遠、貧窮地區,打開中國糧食市場是需要時間的。"
很多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世界經濟體系,因此,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或許要經過相當一段時間之後,才能清楚地展現出來。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