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合縱連橫選局牽動政局


    

華僑新聞首頁

 

 

 

 

 

【本報訊】除非出現非常意外的變化,十二月一日選後,國、民、親三黨仍然是維持各自不過半的局面,未來勢必要有政黨的合縱連橫,才能超過立院的半數。對此,陳水扁總統已經宣佈會有聯合政府,但同時又不放棄組閣權,這就埋下了台灣政局上最大的變數。 
選後的兩個月,在立院與總統之間,會有什麼樣的拉扯衝突呢?這樣的衝突會如何影響內閣組成?而對選民來說,預見這種變化,對自己的投票選擇將產生什麼影響呢? 
歸納各種假設推測,共有下列七個可能。 
狀況一:民進黨加上台聯,超過立院的半數;兩者意識形態相近,陳水扁的任命權也沒有問題。不過狀況一可能性很小,依目前選情發展,台聯所得席次有限,即使民進黨超過九十席,怕都達不到過半數的一百一十三席,所以要拉攏其他的政團,這就形成狀況二。 
狀況二:民進黨加台聯,再加上分裂出的國民黨或無黨籍政團,超過半數,意識形態也接近,成為穩定的結合。這是國民黨最大的夢魘,而且是非常可能發生的。近日陳鴻基等人倡言國民兩黨應合作,並稱有三、四十名立委與他的想法相同,引起很大議論,似可略窺端倪。國民黨必然盡一切力量防堵,否則閘門一開,國民黨很容易土崩瓦解,消失成好幾個小政黨,或靠民進黨、或靠親民黨、或獨自遊走於大黨間,求取最大的聯盟利益。 
狀況三:以民進黨為主的政黨聯合,沒有超過半數,但國民黨與親民黨也無法形成穩定多數,陳水扁任命民進黨人士為少數政府的閣揆,本質上不穩定,但政府可以存續一段時間。如果民進黨是國會第一大黨,陳水扁的任命權有一定的正當性,但如果國民黨是第一大黨,國親的聯合制衡,就能得到社會輿論較多的同情,而有狀況四。 
狀況四:以民進黨為主的政黨聯合,沒有超過半數,但國民黨與親民黨可以形成穩定多數,抗拒陳水扁的組閣權。雖然修憲之後,立法院並沒有同意權,但是有不信任的倒閣權,反對黨或威脅倒閣,或者在重大政策與預算上,完全杯葛行政院提案,政局長期紛擾不安,解決之道只有兩種:陳水扁總統解散國會重新改選,或是指派由國親兩黨共推的行政院長人選。 
狀況五:民進黨與親民黨聯合,可以超過半數,然而彼此意識形態距離太大,結合不是穩定的,而民進黨在與親民黨分享權力時,聯合政府由誰主導,部會如何分配,都成問題,更何況屆時距離總統大選只有兩年一個月,雙方競爭張力超過結合吸引力。 
狀況六:民進黨與國民黨聯合,過半數是一定的,但是這與狀況二不同,這是黨對黨的合作,如果沒有大意外,選後兩黨的勢力差不多,誰掌握組閣主導權,勢必成為爭執的焦點,近日林豐正所提出的三條件說,陳水扁方面已經強烈反應。 
狀況七:國民黨加親民黨超過半數,按照內閣制的精神,陳水扁指派兩黨共同推出的閣揆人選,政治責任由閣揆來負,民進黨重新成為反對黨。國親兩黨席次加起來很可能超過半數,但陳水扁堅持任命閣揆是總統的權力,而連宋兩人考慮兩年半後的總統選舉,哪一黨取得行政院長的資源,會影響權力平衡的消長,能否協議推出共同人選,也有很大問題。 
以上七個狀況,不是憑空存在的,距離投票日不到半個月,各政黨雖然沒有明說,但各自已經在做盤算,而選民們也在根據各種狀況,計算自己一票的作用。 
雖然有整合的困難,但國民黨與親民黨現正極力推動狀況七,堅稱需服從「國會多數」,以及中華民國憲法裡的「內閣制精神」,部分輿論與學者也附和同一論點,但是我們細究起來,與其強調應然,不如考慮現實政治下的憲政慣例。 
中華民國在制憲時,是有內閣制的精神,但多年下來,實際政治運作並不是如此,最有權力的人往往取總統的位子而不是行政院長,政治精英與民眾在經驗上,也認為總統才是權力中心,再加上近年多次修憲的結果,我們很難說現在的憲法體制是內閣制。 
台大政治系教授吳玉山認為,此刻我們正在建立憲政慣例的關鍵點,國親兩黨的「國會多數」,如果只是數字上的加總是沒有意義的,狀況七要能成事,必須顯示能夠聯合運作,歐洲許多政黨選前就以聯合的型態參選,大家有共同的政綱、共同推舉的總理人選。國親兩黨在選前既無法合作,選後若又不能持續一致行動,總統大選接踵而至,又何能期待他們能團結,而不重蹈一年半前的失敗? 
另外一方面,吳玉山認為總統的偏好,應該是狀況三,即雖然總統黨(民進黨)無法超過半數,但單一內閣的自由度大些,不用被其他黨所牽制,所以陳水扁總統還是會先籌組單一內閣的少數政府,直到國會阻力讓它撐不下去時,再吸收台聯(狀況一),「招降納叛」加入部份國民黨人(狀況二),甚至考慮與親民黨的結合(狀況五);但是不會同時拉台聯與親民黨,這兩者是互斥的。 
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吳釗燮則對招降納叛的方式不以為然,他認為用這種方式組閣會使得政府付出很大的代價,「就像九六年要讓連戰過關一樣」。他與部分人士想推動民進黨與國民黨的結合(狀況六),「現在雙方殺紅了眼,情況並不樂觀」,民進黨內雖然有部分人持此主張,但不是主流,他們希望呼籲以促進選後民國兩黨坐下來談的環境。 
然而台大政治系教授朱雲漢卻認為,狀況四或狀況二,才是可能的政局發展途徑,他指出,現在的憲法架構裡,總統能夠選擇的餘地並不多,雖然修憲時取消了立院閣揆同意權,但同時也賦予了立院過半數的倒閣權,如果半數以上堅持某一政策,行政院只有照辦。 
他的推演是,陳水扁總統必須考慮立法院選後的生態,違反這個生態,過去一年半的經驗就會重演。尤有進者,當時的國民黨還懼怕總統手中的國會解散權,不敢輕易發動倒閣,但是現在選舉勢力分布底定,短期間再來一次,沒有太大的差別,最多是重複花費競選經費,倒是民進黨的立委,基於選舉的不確定性與花費,是否支持總統與反對黨對抗.還說不定。 
如果陳水扁總統不願陷入狀況四的兩難-或被迫指派國親兩黨的閣揆人選,或採取沒有把握的解散國會來解決,就必須加緊努力於狀況二,即拉出二十幾席的國民黨,加上民進黨與台聯,是可以形成穩定多數的。 
朱雲漢認為,狀況二的聯合無須是個定型的結構,只要保持非正式協商機制,虛虛實實,讓對方弄不清楚是否過半,不敢任意提起倒閣案。非正式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去除李登輝的牽制,讓李只是助力,不是包袱。而尤其重要的是閣揆人選,最好是國民黨籍的財經清流,既有政治中立的形象,又可以令這二十幾席國民黨立委,不致成為政治孤兒。 
泛藍軍能不能整合,當然是決定狀況四還是狀況二的關鍵,朱雲漢認為歐洲聯合競選的模式,在台灣還沒辦法建立,但是他認為連宋仍有機會在選後的兩個月中整合,而且這必須連總統大選的合作方案一併達成協議。 
雖然現在新黨高喊三合一,但朱雲漢認為可能的方式為,「三黨在總統選舉前一年公開辦理總統提名初選,決定的人選對國、親、新三黨有約束力,同時在明年一月以後,不個別與陳水扁交易,鞏固己方陣線,防止這二十幾人脫離」,朱雲漢指出這是反對陣營最佳的策略,「如果沒法整合,泛藍軍就失去機會了」。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