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節省運費時間經費


     大陸企業反向進軍美國

華僑新聞首頁

 

 

 

 

 

【本報訊】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企業目前把邁向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目標,一些公司甚至以併購海外公司等方式,逐漸浮現於全球跨國企業之林,並儼然成為世界的製造平台。 
「世界經濟論壇」本週即將在紐約揭幕,有一千多位全球企業領袖與會,中國的代表僅有六位。報導稱,這並不阻礙中國企業邁向國際市場的雄心,有些企業已經開始在海外設立據點或興建工廠,在全球市場上與歐洲、日本和南韓業界一較高下。總部設在杭州的「華立」集團,最近在美國接連併購兩家當地企業即為一例。 
報導指出,在中國眾多跨國企業當中最有名的應算「海爾」集團。一九九○年代初,該集團在全球設立十家工廠;前年該集團在南卡羅來納州投入三千萬美元生產電冰箱,並以美商「威名」為經銷通路,很快橫掃美國電冰箱市場,市場份額超出三○%。 
一個中國企業為什麼捨棄本國廉價勞工市場,跑到製造成本很高的美國設廠?一位海爾幹部說,運費太貴,而且從大陸運送產品到美國耗時四十天,因此在接近客戶的地方設廠最划算,又能冠以「美國製造」的身分。至今海爾在美國的年均業績約五億美元,創匯顯著。 
日本外貿協會駐紐約的一位主任稱,很明顯,中國將成為世界的一個「製造平台」,而且日方注意到中國企業的製造能力不斷提升,出現比較精緻複雜的產品,也包括研發產品,不侷限於低廉仿製品。 
據報導,中國企業在全球的投資規模目前尚小,前年僅有二十三億二千萬美元;從最近公佈資料看,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規模也不過是新加坡或南韓的一半,相較於外資流入中國市場,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估計去年外資流向中國約五百億美元。 
當然,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也有折翼的案例,以生產電視聞名的「康佳」集團,黯然關閉在墨西哥的工廠,因電視在美國市場已無獲利只好棄守。 
不過,樂觀人士稱,中國跨國企業的處境類似一九六○年代的日本業界,以及一九八○年代南韓。建立一個國際性的品牌異常艱難,中國企業的難題亦在於此。目前中國企業中「青島」啤酒已在國際市場闖出名聲,後繼者並不多見,充其量僅是國際品牌市場中的「小孩」而已。


  焦點消息  |  特別報導  |  華人社區  |  台灣新聞  |  大陸新聞  |  佛州消息  |  專題評論  |   現代專欄  |  
宗教世界

 文藝天地  |  阿修伯專欄  |  飛將軍論壇  |  高資敏專欄  |  詩中畫畫中詩  |  前期存檔  |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