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改與寬恕                          

                                                                             林森執事

華僑新聞首頁

 

 

 

四旬期﹐第四主日﹐3月25日2001年
讀經一﹕蘇5:9-12(與天主修好)
讀經二﹐格後5:17-21(悔改﹐與天主和好)
福音﹕路加福音15:1-3﹐11-32(天父的寬恕)
  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奇妙救恩”這首讚美歌的歌詞﹐它讚美天主﹐頌揚天主改變人心的大能。比較鮮為人們所知的是約翰牛頓(1725-1807)這個人的故事。你知道誰是約翰牛頓嗎﹖他在1770年﹐也就是231年前﹐寫了這首讚美歌的歌詞。
  約翰牛頓在23歲這年成為基督徒﹐他是一位奴隸販子﹐他以販賣非洲奴隸為生財之道﹐後來﹐他認識販賣奴隸的罪惡﹐便從海上隱退﹐最後竟成為英國一所教會的傳教士。在這首歌詞中陳述了天主的恩典﹐開啟了他的眼界﹐而且成為他的護身和保障﹐他在45歲那年寫了這首讚美詩。
  約翰牛頓轉變成基督徒這件事﹐顯示了天主的“奇異恩典”如何一點一滴逐漸在人的行為上產生影響﹐回歸天主懷抱的過程通常是經歷錯誤的認識﹐悔改﹐寬赦的經驗。每經歷一次這種回歸天主的事件﹐便更加深了和天主的關係。
  『奇妙救恩﹐何等甜蜜﹐救我可憐罪人﹔我曾失喪今復皈依﹐瞎眼今得看見。』
  約翰牛頓的轉變和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是類似的﹐耶穌對法利賽人和群眾說這個比喻﹕『從前有位富人﹐有兩個兒子---(見路加福音15:11-32)』
  “浪子回頭”這個故事﹐可說是我們這輩子所聽過最了不起的一則故事。這故事內容包涵了“反叛”-“激情”-“貪婪”“正義”-“公正”-“形式主義”-“毀滅”和“救贖”。
  故事中的兩個兒子其實代表了我們人性中的兩面。那曾在遙遠異鄉的浪子代表被恩典所救贖的罪人。這裡所謂的“遙遠異鄉”不見得是一個真正特定的地方﹐它可以代表那種“我不須要天主﹐我還是可以活得好好地”的心態。故事裡的大兒子表現出來的是“自大”﹐“傲慢”“自以為正義的化身”“執法者” ‥‥。不管他們各別表現如何﹐重要的是“他們都迷失了﹗”
  在這個故事裡﹐你是那一位呢﹖是在遙遠異鄉的豬圈中那位呢﹖還是在家中﹐經常敲打著聖經﹐抱怨天主沒有完成你希望祂替你做的事﹐好像那個大兒子的怨言﹕“父親﹐你從未曾宰一隻肥牛來款待我‥‥”
  很多基督徒長久以來習慣於耳朵痒痒地聽福音告訴他們天主可以“為他們做許許多多事情”。現在聽我奉勸一句﹐不要總認為耶穌基督還虧欠你什麼﹐祂其實已經為你做得夠多了﹗
  我的朋友﹐請注意這個故事的重點﹐這位浪子離家的時候﹐他說“給我‥‥”﹐等他回家時﹐他說“使我‥‥‥”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前者呈現的是傲慢、自大的本質﹔後者則是全然的悔改﹐他離家時是富家兒子﹐回來時卻情願是奴隸。
  浪子曾經獲得他所想要的﹐後來卻失去了所有他曾擁有的。他充份運用他的自由﹐聰明才智的結果卻使得他淪落到臭氣沖天又泥濘的豬圈裡去與豬爭食。假若說吃魚會使腦子變聰明﹐他可是須要吃一隻大鯨魚才夠呢﹗
  當他後來面對自己時﹐他認識自己是有罪的。各位﹐請注意聽我說﹐罪﹐可以來自於短暫的樂趣﹐罪﹐可以是一種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沉溺於放蕩肉體﹐招致疾病的“樂趣”﹐罪﹐可以是一種“樂趣”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的腦子已被酒精、藥物毀壞到幾乎想要自毀的地步‥‥‥。罪﹐起始於一種憧憬﹕“遙遠的異鄉”﹐然後落入殘酷的現實﹕“豬圈”﹐罪﹐變成永無止息的夢魘。
  罪﹐使得醫院充滿一些殘缺不全的身體﹐罪﹐使得精神病院充滿那些被愧疚心靈痛苦鞭打的病人﹐罪﹐使得監獄充滿一些連禽獸都不如的人﹐罪﹐使得墓園裡埋葬了那些被酒醉架車、性病傳染、用藥過度﹐而導致死亡的未成年小孩。
  為了低等的生活﹐卻要付出那麼高的代價﹗只有當這個小兒子從豬圈裡滾出來的時候﹐他才真正改變心意﹐並且打從心裡明白﹐他須要的是什麼。這就好像現今社會裡那些有酗酒惡習的人﹐有一天終於幡然醒悟﹐決心加入戒酒的行列一樣。他原有的自我中心生活態度使他陷入飢餓﹐而終於認知他最迫切須要的乃是一種長久與主持續的關係。有了這種認知之後﹐豬圈即變成了聖地。因為在那兒﹐浪子向天主認罪了﹐他已犯了十戒中的第四戒。也因違抗他父親而壞了父子關係。
  我們當中有些人已經知道他們生命中的“豬圈”在那裡﹐感謝天主﹐我們從那”聖地“中尋回生命的意義。可是﹐有些人卻仍舊沉迷在遙遠的異鄉。起來﹐回家去吧﹗你現在是否處於不知何去何從的狀況呢﹖你是再怎麼跑﹐都離不開天主的。還是趕緊起來﹐回到父親的懷抱裡吧﹗”
  很簡單的作法﹐只要悔改﹐說“天父﹐我是有罪的”。浪子回家這個行動﹐已充份表達了他想重新和好﹐建立關係的意願﹐不須更多的言詞解釋﹐他的父親以新袍子、鞋子、戒子來重認這個兒子﹐並為他大張宴席。那遙遠的異鄉已被置諸腦後﹐你的錯誤和失敗都已被原諒﹐“我的兒子已經重生了﹗”老父親說。
  這故事令我想起我自己的父親是如何寬恕我在童年時代所犯的一項過錯。那時候﹐有一位父母雙亡的表兄住在我家﹐我非常嫉妒他﹐因為我覺得父親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因為嫉恨他那麼深﹐我幾乎想做件事去陷害他﹐我父親發現了我的意圖。我記得那一幕﹐父親慢慢地從書桌前站起來﹐我不敢抬頭看他﹐他慢慢地、慢慢地走過來﹐黑西裝﹐黑頭髮﹐黑眼鏡。審判的時候到了﹐那時就只有我們兩人﹐我母親不在家。我已經準備好要挨揍了﹐事情演變成這地步﹐我是罪有應得﹐於是我低下了頭。可是﹐接下來我父親做的事是我始料所不及的。我想假如他揍了我的話﹐我是不會哭的。但是他卻跪了下來﹐跪在我身邊﹐張開雙臂把我擁入他的懷抱裡﹐我終于忍不住嚎啕大哭﹐久久不止。
  這種愛真是“克”了我﹐我沒有期待這種愛﹐我沒有期待做了那件事還會被原諒﹐是我父親慈愛的火光溶化了我﹐把我熔成小小的碎片﹐把我還原成無邪的小孩。啊﹗當時我是多麼卑憐地愛我父親﹐他給我的愛﹐就彷如天父的愛一般。“啊﹗天父﹐你按你的肖像造了我們﹐我們的心﹐除非倚靠你﹐否則永遠不得安寧”。
  『一生路途都靠此恩﹐克勝困苦艱辛﹔藉它引導一路平安﹐直到天上家鄉。』
  有時候我們情願不要多談關於罪的事情﹔然而﹐我們一定要有“罪”的自覺﹐如此才能獲得一些天主慈愛的訊息。假如一個人從來沒有過好比自己覺得是罪人﹐自己做了冒犯天主慈愛、公義的事﹐自己不佩承受天主的眷愛的感覺存在﹐那麼他是無法領受天主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那就是﹔天主的愛和寬恕。
  我們經驗到的人際關係大同小異﹐“愛”的感受通常伴隨著恩典而來﹐好像自己不佩承受它一般。所以﹐假如能以“感恩”的心情來接受它﹐那是最好的﹐因為﹐“感恩”包含了認罪的能力和接受天主慈愛寬恕的專注。
  由這故事中﹐兩個兒子的表現﹐我們作了兩種罪的比較﹐那就是“激情放蕩”與“偏執自大”﹐我們已一再討論那屬於“激情放蕩”的罪行﹐卻忽視了另一項罪行。那便是“傲慢自大”自以為公義的化身。
  故事裡﹐那位父親的喜悅被大兒子的態度破壞了﹐他是又嫉妒﹐又怨恨那小弟弟受到的款待﹐他好像是那可愛的一隻有愛滋病的鬥牛狗(Bull Dog)。尖刻、怨恨、不願寬恕的情緒好比毒素在一系統裡慢慢形成﹐一旦它被釋放出來時﹐那毒性和破壞性是不可忽視的。當浪子回家時﹐大兒子想要報復﹐父親卻要和好﹐反觀現狀﹐有多少友誼破壞了﹐家庭拆散了﹐教堂被毀了﹐是因為我們當中有許多搬弄是非﹐饒舌的“大兒子”的緣故﹖“寬恕”和“順服”這是耶穌希望我們學習的﹐“寬恕”並非有選擇性的﹐假如你不能寬恕別人﹐那麼天主也不會寬恕你﹐寬恕可以解開怨恨的手銬﹐可以開啟尖刻憎怨之門。在你的生命中﹐還有什麼人須要被寬恕原諒的﹖你可能還是說“不﹗決不能原諒。”因為潛意識裡﹐你還是深深壓抑著那曾經受到傷害的心。
  在福音裡﹐“寬恕”這主題是兼具安慰性質和挑戰性質的。前者存在於天主的慈愛和憐憫﹐後者則是針對寬恕﹐原諒的包容。耶穌教我們這樣祈禱“寬免我們的罪﹐如同寬恕別人一樣‥‥”“寬恕”確實是一個人獲得解脫的最重要因素。
  天主給予我們這樣的挑戰--先原諒別人﹐自己才能獲得原諒。這使我們想起聖經裡的另一則故事。一位欠債的人被人免債之後﹐回頭卻以更苛刻的討債方式對待別人。我們不恥這種人的行為﹐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是否又像似今天“浪子回頭”故事裡﹐充滿不平嫉妒心的大兒子呢﹖我們一方面期待天主的慈愛﹐另一方面對周遭的人又一付正義凜然的樣子。我們習慣用“以牙還牙”的態度來對付曾經冒犯我們的人﹐同時卻又乞求天主“寬恕我吧﹗”這不是很虛偽嗎﹖我們知道﹐天主希望我們能以“愛”和“寬恕”來對待別人﹐正如祂是如此對待我們一般。
  “寬恕”的本質是什麼呢﹖它並不表示沒有原則﹐隨便苟同﹐或任意讓自己再度受傷害。因為寬恕的緣故﹐我們不切斷和某人的關係﹐我們仍願意他(她)存在於我們的生命中﹐因為寬恕別人﹐我們可以保有一顆更開放順服的心﹐這更助益於心靈的療傷及良好關係的建立。寬恕並不表示否認﹐不敢面對曾經受過的傷害和痛苦﹐寬恕可以帶來希望﹐一種和不幸的過去截然不同的希望。
  “寬恕”並非只是個人或人際關係問題﹐有時候須要被寬恕的對象包括你自己﹐你的母親﹐兄弟姐妹或一群人。不管是誰﹐讓自己隨時準備好去包容寬恕吧﹗
  “寬恕”代表一種不與人計較的意願﹐就如天主對待我們。別讓憤怒、不滿堆積成像水泥一般硬﹐也不要讓它轉變成苛刻﹐怨恨。“寬恕”是要讓你擁有一顆柔軟的心﹐而非堅硬如石的心。
  我們當中有誰願意接受一位“鐵石心腸的天主來審判我們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天父不希望我們對我們的兄弟姐妹說卑鄙的話﹐或自認為比他們優越。相反地﹐祂想要我們像一家人彼此寬恕﹐分享彼此的悲傷和喜樂﹐並因我們從死亡而復生﹐從迷失被召回正途而慶幸。
  我們知道那浪子醒悟了這一點﹐卻從不知道大兒子是否也真正明白了這點。我們能了解﹐體驗並回應天主對我們無比的愛﹖
        林森執事英語佈道   蔡明珠譯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