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布什反擊決策內幕(五) 彭天澤

華僑新聞首頁

 

 

 

美國總統布什(左)9月26日到中央情報局(CIA)總部視察時發表講話﹐感謝CIA員工為美國的反恐怖戰役所做的工作﹐並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鼓掌者為中情局局長特納特。

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NSA)是比中央情報局(CIA)規模更大、更秘密的龐大情報機構。座落在美國馬里蘭州Fort Meade的NSA總部如同一座小城,其預算及其雇員的數量屬於機密,但其規模據說是CIA的20倍。此外,NSA是美國、甚至可能整個全球數學家的最大的雇主。

賓拉登美東時間7日14時20分在卡塔爾發表電視講話宣佈﹐譴責美國、英國向阿富汗發動軍事行動。

塔利班國防部長七日接受半島電視台現場采訪,譴責美國的軍事進攻,并誓言塔利班將戰斗到最后一口气。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非爾德在五角大樓召開記者會,詳細介紹美英聯合打擊阿富汗的戰況。

美國陸軍第十山地師(10th Mountain Division)的大約1000名士兵5日據報已進駐烏孜別克﹐抵達對阿富汗作戰的最前線。圖為該師的標誌圖案。這個輕裝師於1943年成立,二戰後期曾在意大利北部山區作戰。1958解散,1985重新成立,曾派遣1200名士兵參加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4年曾隨特種部隊進駐海地首都。(據美國國防部)

面對美國的軍事行動,阿富汗反對派北方聯盟早已躍躍欲試,圖為嚴陣以待的北方聯盟士兵。

凍結在冷戰時期的CIA 

當然,地球上最好的情報機構也無法保証能提前發現這樣準備時間長達數年、手段極簡單確也極有效的自殺性攻擊。
但這能夠成為CIA再一次洗脫責任、拒絕變革的理由嗎?
對於國會的某些批評者和許多處於"半邊緣狀態"的情報界人士、媒體人士來說,特內特先生是個高明的政治動物、媒體動物,把情報工作政治化,集中代表了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情報界因為沒能及時調整、適應新格局而造成的長期失敗。 
曾從1977年到85年受聘於參議院情報人選委員會的波士頓大學國際關系教授寇德維拉(Angelo Codevilla)博士在1992年出版了一部名為《知會國務》(Informing Statecraft)的著作,呼吁增加"看上去、聞起來都不象政府雇員的政府雇員,"例如武器商、工商管理人員、建築工人、科學家、醫生、人類學家等可以實際接近目標的人。 
"但這對CIA來說是個陌生、異己的概念。"寇德維拉教授說,"我的書出版已經九年了,CIA一點都沒變。"
對CIA的批評很多。概括而言,主要是如下兩個方面。 
首先,CIA對技術(如信號偵緝、衛星偵察等)過分倚重,而忽視實地偵緝。在幫助阿富汗抗擊蘇聯入侵取得成功之後,CIA對實地偵緝的重視就開始減弱,情報人員越來越局限於使館人員及其他具有正式官方身份的人,"貴族間諜"色彩漸濃。
"有的CIA國外站點甚至沒有一個懂得本地語言的人,"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CIA前任官員抱怨說,"他們跟當地情報機構達成交易,從那裡買信息。結果是,他們根本無法獨立驗証得到的信息,可信度等於零--甚至比沒有還糟糕,因為可能是故意誤導。"
另一位"業內人士"辛辣地嘲諷說:"我們都住在弗吉尼亞州刮風不起灰的郊區,誰會願意到中東、阿富汗那樣垃圾耗子成堆的鬼地方去混?天可憐見,連星巴克咖啡隻怕都喝不上哦。"
造成這種傾向的原因是多重的:第一,美國有諸多技術,CIA也有足夠的錢,用得起;第二,技術偵緝在冷戰時期比較成功;第三,技術偵緝在人員和政治兩方面都很安全,而"老式"的內線間諜不但有很大的直接人身危險,對官僚來說,更頭疼的是可能的政治麻煩。 
九十年代中期,CIA在中東的幾個內線被曝光,人們發現,按美國"足球媽咪"(指遵紀守法、循規韜矩、大驚小怪的主流中產階級少婦)的標準,他們不是你願意請到家裡作客的那種人--販毒,有暴力傾向,不尊重人權自由,天哪(吸氣),甚至還不每天刷牙!(暈倒) 
於是,國會施壓,克林頓總統授意,構建一支能作幼兒園教師的間諜隊伍。從此,CIA的間諜招聘廣告上把"德"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而特內特先生照辦不誤,說明他的政治直覺和野心顯然壓過了職業判斷。
保持政治正確的重要性超越完成職責,這是官僚機構最明確無誤的特征之一。 
技術偵緝、貴族間諜,在冷戰時期也許是有效的,因為那時的敵人是公開、固定、龐大而且有組織的,也在竭力提高、使用技術,甚至還顧面子。 
低技術甚至無技術、鬆散無形、行蹤不定、不擇手段的恐怖組織,恰恰是CIA傳統的高技術、高層次模式的盲區。對在黑屋子裡耳語的目標,再好的無線竊聽、數字解碼、衛星成像技術都比不上一隻隔牆之耳。

事後諸葛亮CIA

對CIA的批評的另一主要方面,在於它重視信息收集,而相對忽視信息分析。這個問題的表象和原因都與FBI的完全一樣。 
CIA建立之初,分析員都是一些二戰後從軍隊退役的軍官和情報人員,之後多是帶著眼鏡的學者、短期輪換的教授等。加上工作性質本身比較枯燥,遠不如情報員那樣滿世界跑,公款消費,新鮮刺激,性感迷人。等級差別從那時起就已然分明。 
從七十年代開始,分析員和情報員甚至在不同的地方辦公。至今為止,CIA主任隻有一個曾作過分析員。
特內特先生不是沒有看到這個問題。上任不久,他就著手擴充分析編制,並試著讓部分分析員和情報員在同一座樓裡上班。
那似乎讓某些情報員覺得降低了身份。
"他們是一幫學究,"一位情報員說,"咱們可是動真格兒幹活的。"
這種畸形結構的結果,是讓CIA成了世界上最高明的事後諸葛亮。 
印度核爆炸之後第二天上午,CIA發現,爆炸之前六小時的衛星照片顯示了"明顯的核試驗跡象"。 
美國早就知道印度發展核武器的努力和意圖,民族主義傾向濃厚的新政府上台之後,有大量的跡象表明印度的核計劃在加緊實施,但情報界決策層對此掉以輕心,以為印度競選者會和美國一樣,競選時大量地拍胸脯作免費保証,上台以後就忘了。 
而印度之所以能夠成動地躲過衛星偵察,可能還得感謝CIA的熱情幫助。CIA曾專門照會印度方面監視其核計劃的衛星情況,目的是讓他們知道美國的厲害,乖乖聽話別亂來。結果印度人掌握了美國偵察衛星的軌道,在衛星盯著印度的時候就停止工作。 
照片送到的時候是星期天半夜,沒有一個負責印度的分析員在工作。
"我們的衛星照片有一半根本就沒看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情報官員抱怨說,"我說的不隻是人,而是包括所有的機器、任何自動識別預過濾系統。"
李文和事件曝光之後,CIA發現,三年前一位叛逃的中國情報官員就提供了大量材料,明確顯示中國在積極謀求美國有關核武器小型化的情報。
不幸的是,中國人不用英文寫文件。你看你看,不說的話誰想得到呢? 
此次襲擊發生後,CIA又一次顯示了它無與倫比的後視能力。 
九月十一日下午,短短幾小時之後,CIA發現,幾天前截獲到數次與賓拉登及基地組織直接有關的通訊,顯示他們將有大規模行動。 
信息沒有價值,經過處理的信息才有價值,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這不是什麼象"中國人不用英文寫文件"那麼深奧的道理。
公平地說,這樣的後視搜索速度確實不一般,世界上大概沒有幾個機構能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如此迅速地找到相關資料。但這是秘書功能。如果說FBI的後視能力對它的執法、起訴職責有幫助的話,CIA作為情報和直接決策支持機構,滿足於秘書功能就是失職。 
五十年前,CIA從合眾社得知蘇聯進行了核試驗。98年,CIA從CNN得知印度核試驗的消息。九月十一日,CIA從CNN得知了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發生的恐怖襲擊。 
每年三百億的情報經費,如果撥一小部分給私營新聞企業的話,是否比較公平,也更有效? 
這是諷刺和誣蔑,因為CIA已經在媒體上花了很多功夫。幾年前,據一位前任官員透露,CIA公眾事務辦公室的一份內部報告說:"我們和所有主要媒體都保持著良好的工作關系。。。若幹次情報失敗最後都變成了成功故事。"
很多有關專家還指出,情報機構分工過於細致嚴格,管理的分散、部門的隔離造成通信、合作困難,缺乏互相核實和補漏的機制。例如衛星照片,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負責管理衛星,國家成像制圖局(National Imagery and Mapping Agency)負責收集分析,CIA負責整理匯報,信息傳遞慢,互相爭權奪利、推卸責任的情況屢見不鮮。 
襲擊發生後,特內特先生很快發出一份內部通知,標題為"我們在打戰",其中用毫不含糊的語氣要求所有13個情報機構加強協作,跳過一切不必要的官僚障礙。 
以前每次重大情報失誤之後,都會有中央情報主任、司法部長或者國會指定的調查組,分析原因,提出改革方案。這次近一個月之後還沒有人提調查組的事,而是中央情報主任本人發內部通知。
九月二十五日,據特內特先生的一位朋友透露,"他(在CIA)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現在的問題是炒他的魷魚還是給他一個體面辭職的機會。"
特內特先生的去留本身並不是問題的實質,但這樣的時候,隻有最高層人員的變動才可能帶來足夠的實質性改革。也許這是實質性改革的前兆?
但願這是實質性改革的前兆。

終於,巡航導彈劃破夜空 

十月七日下午美東標準時間一點,布什總統在精心考慮後選擇的白宮條約簽署室告訴世界:"根據我的命令,美國軍方已對蓋達恐怖分子訓練營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軍事設施展開攻擊。"
你幾乎可以聽得見包括奧馬爾、賓拉登先生在內的全世界各族人民長吁一口氣。第二隻鞋總算掉下來了。
33分鐘之前,從水面艦艇及至少一艘英國潛艇上(也很可能包括B52遠程戰略轟炸機--又稱同溫層堡壘Stratofortress)發射的戰斧(Tomahawk)五十枚巡航導彈、激光制導導彈、常規炸彈加裝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制導副翼後的"窮人精確制導炸彈",已經開始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南部的塔裡班發源地坎達哈(Kandahar)、喀布爾東面靠近巴基斯坦邊境的基地組織重要據點加拉拉堡(Jalalabad)附近爆炸。第一波攻擊目標包括基地組織營地、塔裡班政府擁有的防空體系、空軍基地、國防部、塔裡班政權最高領導人奧馬爾(Omar)的住宅及供電系統。 
幾分鐘之前,布什總統已經與包括法、德、俄、巴基斯坦等在內的近十個有關國家的首腦通話,"提前"告訴他們這個"新聞"。
昨天晚上,布什總統已經照會參眾兩院民主共和兩黨的四位領袖人物。 
今天凌晨三點多,MSNBC的地方分台拍攝到密蘇裡州惠特曼(Whiteman)空軍基地B-2遠程隱形轟炸機起飛的鏡頭。那是B-2轟炸機唯一的基地,距喀布爾約8000英裡(從密蘇裡往東飛,一路都是友好天空)。B-2轟炸機巡航速度約每小時600英裡,飛到喀布爾約需13小時。兩位飛行員,帶上幾個麥當勞漢堡包加炸薯條可口可樂、幾本花花公子雜志,來去各加三次油,一天以後回家送兒子上學。
平心而論,這不能算什麼新聞。
羅馬教皇保羅二世二十七日離開中亞之後,英美第一波空中攻擊力量及特種部隊已經到位,隨時都可以發動攻擊,而且越早越好,因為阿富汗的第一場雪一般在十月中旬落下,攻擊越早開始,地面部隊肅後的余地就越多。 
第一波軍事打擊的目標也毫無意外,是美軍現代軍事行動的標準模式:在大量的衛星偵察、信號偵察的基礎上(本系列有關FBI、CIA的章節中曾對衛星、信號偵察有所貶低,但它們在針對明確敵人的軍事行動中顯然是至關重要的),先用戰艦和高空轟炸機在戰區外發射精確制導武器,毀滅或盡量削弱對方的指揮系統、防空系統、空軍戰力和基礎設施(能源中心、交通樞紐、通訊節點等),奪取絕對制空權,然後中低空戰鬥轟炸機跟進,細致清掃,最後視作戰目的,或者用武裝直升機、裝甲部隊跟進,或者凱旋而歸。 
缺乏創意,但行之有效。
從具體戰術上看,稍微有點意外的是,剛上任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耳斯(Richard Myers)將軍在五角大樓的新聞發布會上証實,動用的武器中包括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 F/A-18等中輕型戰鬥轟炸機。這說明美軍有足夠的把握,塔裡班的防空、空戰力量--或者說在第一波導彈落地之後剩下的不管什麼東西--在晚上不會對中低空戰機構成任何實際威脅。 
英國的直接參與,布萊爾先生前幾天已經公布了。有點滑稽的是英國從核潛艇上發射美國提供的巡航導彈,似乎有點勝之不武。
但是,除了軍事打擊開始本身以外,其它幾點都很引人注目。

文明戰爭的範例? 

首先,布什總統及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先生都特別強調了俄國的重要作用。 
從過去幾天白宮、國務院等發出的聲音看,俄國在此次軍事行動,甚至可能包括以後的長期反恐怖行動中的地位突然大大提高。 
從公開的消息看,俄國幾天前給七、八十年代把自己拖得精疲力竭、威風掃地的敵人,阿富汗反塔裡班力量"北方聯盟"提供武器裝備,同意前衛星國烏茲別克等自行決定是否給美國提供空中通道和地面基地。 
這些進展,對美國來說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消息。 
但僅僅如此,似乎還不夠讓華盛頓在如此重要時刻不吝溢美之辭的分量。 
俄國是否在關鍵時刻做出了其它的、更為關鍵和長遠的戰略改變? 
捷克總理十月五日甚至大膽預言,俄國在可見的將來會加入轉型為國際反恐怖聯盟的北約。 
如果是這樣的話,它對今後國際政治格局,尤其是對中國的影響之大,現在恐怕還很難準確估量。 
另外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是拉姆斯菲爾德先生在布什總統的宣言之後不久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反復說明,與第一波軍事打擊的導彈和轟炸機同時在阿富汗領空上的,還有兩架空投救援難民物資的C-17大型軍用運輸機。
這是美國空軍的最新裝備之一,性能卓越,在科索沃戰爭期間曾代替空軍一號運載克林頓總統飛過不友好空域。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爾斯將軍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順便"提到,在一萬英尺高空空投不用降落傘,而是用"稍微復雜一點"的辦法。空投地點在阿富汗北部,北方聯盟控制的地區。
一邊轟炸一邊空投食品藥物,這大概是人類戰爭史上的首例。
盡量向阿拉伯世界展示打擊目標不是民眾,不是伊斯蘭教,而是恐怖分子和包庇、支持他們的政權,這是事關反恐怖"新戰爭"長遠成敗的關鍵之一。
據媒體透露,早在九月二十日左右,戰爭內閣裡就有人指出:"坦率地說,我們首先扔下去的東西最好是食品和藥物。" 
布什政府顯然吸取了伊拉克的教訓。世界上包括歐洲人在內的很多人認為,對伊拉克持續十多年的經濟制裁走過了頭,至少是間接地造成以百萬計的伊拉克兒童營養不良、傷殘或死亡。對此英美進退維難,極為尷尬。 
1996年5月12日,當時的駐聯合國大使奧爾布萊特女士接受CBS"六十分鐘"節目採訪,被問到"五十萬兒童,這比在廣島(原子彈爆炸)死亡的還多,這個代價值得嗎?"
奧爾布萊特大使的回答是:"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代價--我們認為這個代價值得。"
此言一出,舉世嘩然--或者至少在阿拉伯世界如此,盡管美國主流媒體很快悄悄地把這句話忘了。
之後克林頓總統為什麼還選她作國務卿,是個理性范疇之內難以回答的問題。 
結果便有了今天的創舉。
當然,沒有誰不讓空軍在救援物資裡順便夾帶一些間諜設備,這也無可厚非。 
次舉堪稱現代"文明戰爭"人道精神的范例,或至少是外交與戰爭結合的絕筆。 
盡管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這樣,美國也不是對所有敵人都有能力如此"行善",但以後,無論起因如何,隻要戰爭任何一方首先使用地毯式轟炸、大規模火力壓制、玉石俱焚的戰術,都很可能被國際社會斥為"野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喪失道義支持。 

幫阿富汗人打戰 

另外一點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先生在十月七日,對塔裡班政權和基地組織發動軍事攻擊後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多次提到阿富汗抵抗力量。 
在回答問題之前,拉姆斯菲爾德先生列出了本次軍事行動的幾個目的。其中一條是:"取消塔裡班的進攻系統,逐漸改變軍事平衡,降低各種反對力量進攻的阻礙。"
記者問:"......你否告訴我們任何地面的情況?"
答:"當然。阿富汗地面上有多個力量,阿富汗人--北方聯盟,南部的一些部落,甚至塔裡班內部也有一些人不喜歡奧馬爾和基地組織,希望他們不繼續呆在自己的國家裡。毫無疑問,我們希望加強那些反對基地組織以及與之密切相連的塔裡班政權的力量,加強所有這些反對力量,增加他們成功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對付這個明顯給阿富汗人民帶來巨大傷害、給包括美國在內的地球上所有人造成威脅的政權。"
"你會給反對力量提供武器和空中掩護......"
"我說過,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更成功。"
據攻擊開始後MSNBC的現場採訪,北方聯盟的領導人當天上午--攻擊前十小時左右--開會,會後馬上著手進行一系列軍事部署和調整,顯示很可能美國已經提前通知他們至少是大致的行動計劃。 
很多北方聯盟戰士穿著新野戰服裝,那是當年的俄國侵略者幾天前提供的。 
十月三日,曾有報道說美國正在考慮從其它國家購買武器送給北方聯盟和其它反對力量。當然不能直接從自己的武庫裡拿,先進重武器不能給,輕武器又太貴,而且維修復雜。更重要的是,白宮實在不願意再一次結結巴巴地試圖向選民們解釋他們的兒女兄妹怎麼會在戰場上被美國自己造的武器打傷打死。 
駐紮在紐約州鼓堡(Fort Drum)的美國陸軍王牌部隊之一,第十山地師,於五日派遣一千兵力進入烏茲別克與阿富汗接鄰的邊境地帶。烏茲別克至今沒有同意美國使用其領土發動軍事攻擊,而隻同意用於"人道和搜救目的"的行動。 
攻擊開始後,CNN採訪烏茲別克國防部長,他証實,"住在此地的美國軍隊沒有發動攻擊的跡象。他們隻是準備如果有飛機被擊落的話進行搜救行動。"
很明顯,五角大樓希望出現的最好局面是自己呆在一萬英尺以上的高空,"軟化"塔裡班按現代標準衡量本來就可憐兮兮的空軍、裝甲部隊和防守據點,看著反對力量在地面沖鋒陷陣,推翻塔裡班罪惡政權,維持秩序,然後進去搜尋賓拉登,在激烈的槍戰中擊斃負隅頑抗的賓拉登(如果活著審判的話,無異於把他在極端反美圈子裡送上神台,激勵後進,遺患無窮),抓幾個他的助手、隨從回來審判。
避免動用大規模地面部隊,主要並不是怕傷亡。在美國街頭小巷隨便問幾個人,你就會知道這次美國不是以往從第一個屍袋運回起就一致倒戈反戰的社會。根本問題是,如果美國軍隊卷入大規模地面戰鬥的話,勢必在阿富汗引發強烈、廣泛的抵抗,在阿拉伯世界乃至全世界激起反對和反感,極大增加維持多國聯盟和今後長期打擊恐怖主義活動的難度,而且之後美國將不得不直接主持扶植新政府的事務,那可就真會象賓拉登威脅的那樣,"永無寧日"。 
回頭看來,這個戰略成型於九月的最後一個星期。 
(待續)

華僑新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