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設計壁壘崩潰中國將成世界實驗室

【本報訊】最近幾十年﹐外國公司投資把中國變成“世界工廠”。但最近幾個月﹐日本著名製造公司宣佈投資﹐計劃在中國建立研究開發項目﹐將再次把中國變成“世界設計實驗室”。
三菱電器今年二月在上海建立電梯研究機構剛剛兩個星期﹐東芝電梯和建築系統公司也在上海開辦研究機構。今年一月﹐本田汽車中國研發公司(Honda Motorcycle R&D China Company)宣佈計劃之後﹐雅馬哈汽車公司(Yamaha Motor Company﹐又譯山葉機車)也宣佈二○○三年在上海附近建立研究開發項目。
日本公司蜂擁而出提高本身競爭力的做法就像日本老式的群體直覺行動。日立(Hitachi)、索尼(Sony)、先鋒(Pioneer)、富士通(Fujitsu)和 NEC是最近宣佈在中國建立研究和開發項目計劃的部份著名公司。
專家認為﹐中國工程師工資便宜、中國對電腦芯片的市場增長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將保護專利權是日本藍籌製造公司今年春天研究開發實驗室轉移到中國的重要因素。
紐約時報日前發表文章說﹐根據日本公司宣佈的一系列投資項目﹐將裝配放在中國和把研究開發留在日本的非正式壁壘已經崩潰﹐這將預示日本對其低工資鄰居最後的主要競爭優勢結束。這也是中國崛起的另一步驟﹐既為日本帶來機會﹐也帶來挑戰。
文章指出﹐今天的日本年輕人都是在富裕中長大﹐認為他們的高工資和全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都是理所當然的。但老一代日本人參觀中國工廠和實驗室之後都報告說﹐勤奮工作和自我犧牲精神的中國工人讓他們回想起六十年代的日本工人。
由於越來越多的日本製造業遷移到中國﹐研究和開發活動也在逐步靠近生產基地。富士施樂(Fuji Xerox)董事長Yotaro Kobayashi說﹐“中國將很快成為低工資和高技術國家。它們同日本公司相比將有極大競爭力。”
目前中國經濟規模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仍有很長道路要走。但中國大學每年畢業的數萬電腦工程師足以保持中國工資水平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而日本工程師短缺。隨著十八歲年齡組人數下降﹐許多大學缺少生源﹐只好關門。
許多最大的投資項目都是日本最大的技術公司。這個月﹐松下電器工業公司(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在中國蘇州市建立一個家用電器研究和開發實驗室。到二○○五年﹐這個實驗室和去年在北京建立的松下電話手機實驗室將僱用一千七百五十名中國工程師。
中國開始執行關稅減讓義務。上海彩電市場上的洋彩電品牌,如三洋、東芝、鬆下、索尼、LG等紛紛下調價格,降幅在幾百元到1000多元不等,而銷量也大幅增長。圖為消費者今年一月五日在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內挑選彩電。新華社
上個月﹐日本最大的系統合成商之一野村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開始到中國尋找外包軟件項目﹐預計到二○○五年將僱用一千名中國軟件工程師。東芝公司計劃到二○○四年將上海的芯片開發中心工程師人數增加十倍﹐達到一千人。
松下電器執行董事Yukio Shohtoku說﹐“我們計劃擴大在中國的研發。”在距離上海二百英里的蘇州建立的實驗室將主要開發空調、洗衣機、照明、冰箱等家用電器。他說﹐松下要儘量在日本之外開發軟件﹐因為日本沒有足夠的工程師﹐工程費用也太高。
但日本公司並不是進入中國的先鋒。到二○○○年底﹐包括美國朗訊技術(Lucent Technologies)、微軟(Microsoft)和I.B.M.﹐法國阿爾卡特( Alcatel)和芬蘭諾基亞(Nokia)等二十九家跨國公司已經在中國建立研究開發實驗室。
東京讀賣新聞最近以通欄標題“東芝計劃在中國建立IT工廠”報導這家電子公司計劃投資數億美元在上海附近建立大型信息技術生產和研究基地。東芝發言人立即否認。但根據日本新聞的大量細節和泄露新聞傳統﹐許多行業分析家相信東芝正在籌備那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