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在文學家、藝術家中更為普遍     

施雨

在美國,有五分之一的人因情緒低落或憂鬱症,需要心理或藥物治療。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統計數據表明,大約有230萬的美國人為躁鬱症所苦,15%憂郁症患者最後導致自盡。憂鬱症與癌症、心血管病並列本世紀三大疾病。有憂鬱症的人在文藝圈裡比例尤甚。對文學、藝術家來說,憂鬱的氣質是創作的源泉,憂傷和孤獨能使作品生動、美麗、而且深刻。可是,如果文學、藝術家因憂鬱症而自盡,那就十分遺憾了。

說到文學、藝術家的憂鬱,不得不提凱﹒傑米森(Kay Redfield Jamison)。傑米森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科教授,本身也飽受憂鬱之苦,是精神醫學界中研究躁鬱症、憂鬱症和自殺的大師。她曾專門給醫學生們寫過教科書《躁鬱症》(ManicDepressive Illness)。橫跨醫學界與文學界的經典──《躁鬱之心》便是她細膩地描述自己如何對抗躁郁症的心理路程。還有更直接的剖析自殺成因的著作《夜,驟然降臨》,讓人瞭解自殺。但是,我想說的是她的另一本書《瘋狂天才》。

《瘋狂天才》的開篇,就從臨床的角度指出患有躁鬱症的藝術家、文學家、作家、詩人們的語言、行為(包括自殺)、藝術表達等方面的特徵,來解釋單純躁狂、憂鬱,以及躁狂─憂鬱交替的精神異常狀態。傑米森彷佛手操著一把鋒利無比的手術刀,進行解剖,躁郁、憂郁與文學、藝術創作之間的糾葛,剖析得脈絡分明,精准到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躁狂、憂鬱是周期性的,其韻律和自然界的循環,以及詩、音樂、繪畫中常見出現的「死亡─再生」、「黑暗─光明」的循環相似。我們可以從葉塞寧(18951925,蘇聯俄羅斯詩人)、舒曼(18101856,德國作曲家)、梵高(18531890,荷蘭畫家)等文學、藝術家的一生中,明顯的藝術創作季節模式中看得分明。

梵高是公認的、舉世無雙的繪畫天才。可是,他因為失戀,加上他的畫當時沒有得到恰當的評價,前途渺茫、鬱鬱寡歡,最終陷入極度的失落和痛苦之中。長期的情緒壓抑,終令梵高精神錯亂,他吞食顏料、煤油、割自己的耳朵,最後甚至對自己開了一槍,結束了短短37年的生命旅程。俄國詩人葉塞寧,也是個極有很天賦的詩人,詩寫得漂亮極了。22歲就已經成名,曾經是舞蹈家鄧肯珍愛的丈夫,可他30歲就自殺了。俄羅斯民族從來就沒有缺少過天才,但過早地失去葉塞寧,無疑是個巨大的損失。還有2004119日自殺的著名華裔作家張純如,拿已故美國史學家安布洛斯的話來說便是:這個世界失去了一位最年輕、優秀的史學家了。

勃頓(Robert Burton15771640,英國學者、作家、聖公會牧師,著有《憂鬱的剖析》),他在17世紀時就說過一句話:「所有的詩人都瘋了」。還有音樂家,聽著李希特彈奏著舒曼,光依偎著風。這位同性戀鋼琴家的緊張而憂鬱神情似乎從沒有過絲毫舒緩﹔手下,晶瑩的顆顆音符後隱隱折射著生命的創痛。 「我們這個行業的人全都瘋」,拜倫爵士(17881824,英國詩人)談到自己以及同期的詩人時這麼說過,「有些人受亢奮影響,有些人則為憂鬱所擾,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精神失常。」

這些精神失常的藝術家們,多數有家族史,也就是說,躁鬱症會遺傳。傑米森在她的書中也有詳細敘述。其中就包括拜倫、舒曼、梵高,還有丁尼生(18091892,英國詩人)、梅爾維爾(18191891,美國小說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實用主義創始人之一)、亨利﹒詹姆斯(18431916,美國小說家、散文家、文學批評家)、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吳爾芙(18821941,英國女作家)。也許還有:美國總統林肯、羅斯福﹔作曲家貝多芬﹔小說家荻更斯﹔物理學家牛頓等等。

在躁狂時期,文學、藝術家們感覺:思緒紛飛、靈感來得如此之快又繁多﹔所有的羞怯和拘謹都消失了﹔身邊的人和事物都變的極有趣﹔如此輕鬆、有力量,簡直可以做任何事。這種狂熱的活力、高漲的情緒,以及敏捷的智慧﹔幻想及美妙的感覺﹔不安及狂熱的氣質這便是他們創作的最佳時期。而當憂鬱來臨,感覺是:靈魂如此麻木、粗糙,心似乎停頓了下來了﹔對周圍的人和事物都失去熱情和興趣,渾身沒勁﹔對自己和身邊的事厭煩,絕望到了極點。當這種大幅度陰沈的情緒來臨,讓許多文學、藝術家們打算輕生了。

所以說,躁鬱症是銅板的兩面,文學、藝術家們如何平衡得好才是最重要的。當心情比較憂鬱的時候,試圖放鬆自己﹔做些運動和開心的事﹔選擇富含巧克力的甜點,多種維生素,以及魚類食品。既然是與生俱來的氣質,那就正視它好了,守住憂鬱和藝術天賦,也守住生命。

時至今日,隨著醫學的發達,對於有這類家族疾病的人,一旦發現躁郁的基因,還可以通過羊水檢查做生前診斷,輔以人工流產來減少帶病孩子的出生率。可是,正如傑米森在書的最後丟給人們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藉著生物學的手段消滅這個疾病,最終是否將造成人類的巨大損失?」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