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將接任國務卿

國務卿鮑爾辭職,萊斯接掌美國國務院。

 

 

 

 

 

 

布希在介紹中高度評價了賴斯在其內閣中的表現。

20041115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宣布辭職。這是鮑威爾200455日在美國國務院演講的資料照片。

美東時間1116日中午1235分﹐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舉行的新聞會上正式宣佈﹐任命前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出任美國第66任國務卿。布希在介紹中高度評價了賴斯在其內閣中的表現。布希同時還任命斯蒂夫.哈德利為新國家安全顧問。

在國務卿鮑威爾向布希總統遞交辭呈後﹐能源部長亞伯拉罕、農業部女部長維尼曼和美國首位黑人教育部長佩奇也第交了辭呈﹐白宮將在晚些時候宣佈這一消息。

美國國務卿鮑爾辭職,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女士十一月十六日獲布希總統提名為新任國務卿,一旦聯邦參議院認可此項人事案,萊斯將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的女性國務卿。據美國政情觀察家指出,現年五十歲的萊斯世界觀與布希如出一轍,外交政策立場較現任國務卿鮑爾強硬許多,未來萊斯出掌美國國務院後,將會把美國的外交政策導往較過去四年更為保守的走向。

萊斯向與布希家族關係密切,曾是老布希總統任內白宮外交政策團隊要角,而在布希二○○○年首度問鼎白宮時,毅然辭去史丹福大學教務長職加入布希競選陣營,在國際事務領域為布希獻策。

萊斯接掌美國國務院後,據料將不會像鮑爾一樣,事事反對布希政府中鷹派的主張,白宮外交政策將更趨口徑一致,但這也意味,美國處理國際事務可能更為一意孤行、無視於各國是否支持。過去鮑爾力主透過外交談判解決北韓與伊朗研發核武的問題,而未來美國的立場可能大幅調整,轉而尋求以制裁等強硬措施迫使兩國當局讓步。

白宮觀察家研析,萊斯的政治實力不及鮑爾,無法像鮑爾那樣與副總統錢尼和國防部長倫斯斐等鷹派大老抗衡。甚至有分析家認為,萊斯出任國務卿後的要務,將是撤換過去鮑爾任內一些無意推行鷹派外交政策的國務院高官,而任用政策理念與鷹派相符的人。負責武器管制事務的國務次卿波頓,就有可能接替已提出辭呈的阿米塔吉升任為副國務卿。

過去幾個月期間,鮑爾始終暗示,只要布希總統要他續任國務卿,他願意繼續為國效力,然而最終事與願違。而據國務院高官表示,鮑爾此時辭職,是由布希與鮑爾兩人共同決定。其他官員則稱,布希從未要求鮑爾留任,也從未要求鮑爾去職。

不過國務院官員可不見得歡迎萊斯,他們認為鮑爾是國務院的英雄,因為他為國務院爭取到更多經費和編制,而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和萊斯只會扯鮑爾的後腿,因此萊斯到國務院,先得打好和這些官員的關係。

擔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跨部會的協調溝通,萊斯在這方面的表現不算出色,許多專家甚至認為,就在各部會間調和鼎鼐而言,萊斯是美國近代史上表現最弱的國家安全顧問之一。

萊斯的執行力也遭到質疑,有官員說,在布希第一任期間,萊斯處理北韓和伊朗的核子計畫問題時缺乏決斷,布希政府內部對如何處理北韓分成兩派,但兩派官員都責怪萊斯拿不出前後一貫的決策,以終止北韓的核子計畫。

「九一一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對萊斯也有嚴厲批評,指稱二○○一年上半年就有跡象顯示美國可能遭到重大恐怖攻擊,但萊斯卻未採取行動預防,例如萊斯在二○○一年初上任後不久,國安會議的反恐召集人克拉克就給她一份備忘錄,建議亟需召開部會首長及會議以評估「基地」恐怖組織,但萊斯對此備忘錄並未回應。

萊斯擔任國務卿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她是布希的心腹,因此外國領袖和她打交道時,起碼可以知道她的話反映了布希的觀點。壞處是就萊斯過去四年的表現看來,她對外交政策的思維顯然缺乏想像力,這對一個外交首長而言可能是致命傷。

堅信武力可改變世界

萊斯富音樂天賦,原本打算以音樂為終身志業,但就讀丹佛大學時,在美國第一位女國務卿阿布萊特父親寇貝爾力勸下轉攻國際關係,而今將成為繼阿布萊特之後,美國第二位女國務卿。

萊斯在老布希政府時代便曾以蘇聯事務及武器管制專家的身分在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服務。二○○○年小布希當上總統後,延攬她出任國家安全顧問,是布希最信任的高級官員之一。布希暱稱她是「解困高手」,協助政府應付伊拉克戰役引發的諸多問題,周旋伊朗的核武威脅、主導中東的和平進程。

萊斯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於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從小跟著擔任音樂老師的母親學鋼琴,她的父親既是牧師也是學校校長。萊斯受母親影響立志以音樂為職志,受父親影響熱愛運動,尤愛足球與棒球,經常在公開場合笑稱擔任美國國家足球聯盟會長才是她夢寐以求的工作。

萊斯八歲時一位朋友被三K黨殺害,促使她下定決心「要比其他人強兩倍」,始能出人頭地。萊斯十五歲進入丹佛大學音樂系,後來遇到在該大學政治系任教的阿布萊特父親寇貝爾,聽了他的課之後,轉攻政治系。十九歲取得政治學士學位,接著相繼在聖母大學、丹佛大學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一九八一年(廿六歲)進入史丹福大學執教,並擔任該校國際安全與蘇聯事務的研究員。

老布希主政期間,萊斯認識前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後者請她擔任老布希總統國家安全會議蘇聯和東歐事務主任,自此成為老布希夫婦的好友。一九九一年萊斯返回史大,一九九三至九九年擔任史大教務長,是該校史上最年輕也是第一位女性及非白人的教務長。

小布希四年前當選總統後,萊斯重續與布希政府關係,接任國家安全顧問之職,由於原本與小布希即是好友,也都堅信可靠武力改變世界局勢,萊斯馬上成為總統身旁最受信賴的親信之一。

萊斯曾在接受《國家評論》雜誌訪問時表示:「有權有勢的確重要,但在制定外交政策時,不能不顧道德面,美國人民不能接受缺少道德面的世界秩序。」

布希家族不只在政務上重用萊斯,與萊斯的私誼也甚篤。萊斯十四日過五十歲生日,布希與第一夫人蘿拉當天晚間在英國大使館為她舉行驚喜生日派對,可見雙方來往之密切。

思路黑白分明

萊斯在大學時代,就很引人矚目。她聰明,反應快,對事情的看法「黑白分明」,有點讓人受不了。這是駐北京一位某國高級外交官,對當年和萊斯共修一門課的回憶。

剛過完五十歲生日的萊斯,十多年前即已嶄露頭角。她是老布希時代的「蘇聯通」,在中共眼裡是搞「大國戰略」的專家。但美國媒體對她的專業興趣不高,反而著重報導她的髮型、服飾和她的黑人出身背景。萊斯對一切有關於她膚色的問題都表反感。她曾說,她的成功並非來自民權運動或聯邦法律,而是她的家族三代受過高等教育的結果,她也總以白人的思考方法面對白人社會。

萊斯外表嚴肅,辯論起來目光懾人。但她的內心世界充滿感性和宗教色彩。一九五二年,阿拉巴馬州的民主黨不讓萊斯的父親註冊投票,共和黨卻同意了。這件事讓她一家終身難忘,感激之情使萊斯對共和黨永表忠誠。

以家族自豪的萊斯,曾多次向人提起她的家庭信仰,全家係出長老教會,父親周末在教堂佈道,因此萊斯從小對正邪與是非別有體會。當她大學三年級從音樂系轉到政治系,受教於美國前國務卿阿布萊特的父親,一個流亡赴美的捷克外交官,從他身上認識到東歐飽受蘇聯欺凌的悲慘歲月,即在萊斯的腦海烙下對蘇聯「邪惡帝國」去之而後快的印象。

萊斯的作風,在很大程度上是她宗教信仰和出身背景的一種心理折射,既為黑人,就需自立自強,面對邪惡勢力,只有正面迎敵毫不退縮,從對付蘇聯到攻打伊拉克,萊斯都本於一貫「黑白分明」的思路,這套邏輯和布希家族非常類似,所以他們惺惺相惜。同樣都採強勢作風,擁有深厚學術根底的萊斯,則表現得總是讓批評者難以駁斥。

北京外交圈一位人士說,中共曾和美國的女性國務卿(阿布萊特)交手過,也和黑人國務卿(鮑爾)打過交道,但從未遇見既是女性又是黑人的美國外長。萊斯的出現,對中、美關係究竟帶來機遇還是挑戰?猶待分曉。也許,「黑白分明」的萊斯,從中共身上找到「灰色」的一面,對她來說也是一種新的調適和考驗。

溫和鮑爾不敵白宮群「鷹」

美國國務卿鮑爾在領導美國外交工作四年之後,終於提出辭呈並得到布希總統批准,他一度無比輝煌的軍職與政治生涯,最後卻在眾人惋惜甚至責備聲中畫下句點。鮑爾以溫和穩健的政策,力抗由副總統錢尼與國防部長倫斯斐領導的「新保守主義」鷹派,然而始終得不到布希總統的推心置腹,最後只能以六十七歲之齡黯然告老還鄉。

四年前鮑爾新官上任時,美國國內與國際政壇對他的觀感只能以無比景仰、無限期望來形容。鮑爾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國務卿、退役陸軍四星上將、第一次波斯灣戰爭英雄,而且其人格之正直、智慧之圓融、風範之親和,都在布希政府中鶴立雞群。當時許多人都相信,鮑爾會是自雷根時代的舒茲以來,功業最盛的一位美國國務卿。

二○○一年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與去年的伊拉克戰爭改變了一切,鮑爾雖然仍受到布希尊重,但是在反恐戰爭高於一切的態勢之下,他與白宮的軍事與外交政策走向漸行漸遠。新保守主義在華府大行其道,極力宣揚應先發制人攻擊威脅美國的敵國,必要時不惜獨斷獨行,不必顧慮盟邦的反對。

相較之下,軍人出身的鮑爾反而將戰爭視為最後手段,強調儘可能先以外交等非軍事管道化解危機;如果真的非開戰不可,美國必須揭櫫明確的作戰目標,全力爭取盟邦的支持與合作,並且預先擬妥收拾戰後殘局的方案,最後集結泰山壓卵的兵力速戰速決,這也就是所謂的「鮑爾主義」。

只是布希心意已決,他真正倚重的是錢尼與倫斯斐,鮑爾很快就落居下風,被排擠到外交與軍事決策圈的邊緣,他的領袖魅力繼續風靡國內外,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影響力江河日下,與以往一言九鼎的鮑爾上將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處境日益艱難,鮑爾還是盡力而為。他並不贊同美國對伊拉克動武,但是在布希的一心求戰之下,他仍然發揮軍人的服從與忠誠本色,奔走於國際之間,爭取盟國─尤其是歐洲盟國─的支持,試圖促成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授權用兵的決議案,一方面讓美國師出有名,一方面為國際合作協助伊拉克戰後重建而舖路。

二○○三年二月五日,鮑爾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表一場極重要的演講,指控伊拉克哈珊政權坐擁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構成美國開戰的正當理由。最後安理會還是沒有通過決議案,但鮑爾這場演講還是為美國爭取到廣大的支持,被認為是他在國際政壇的代表作。

只是伊拉克戰爭主要戰鬥結束至今一年半來,美國始終查不出任何伊國擁有核生化武器的事證,反而充份顯現自家情報作業的嚴重疏失甚或刻意誤判。鮑爾因此大為扼腕,那場言之鑿鑿的安理會演講,如今已是他從政生涯的一大敗筆與污點。

另一方面,伊拉克戰後的大規模長期動亂,十四萬美軍至今無法抽身,歐洲許多主要盟國袖手旁觀,在在都證實鮑爾的先見之明。然而甫贏得大選的布希顯然無意改絃易轍,未來四年華府恐怕依舊是錢尼與倫斯斐人馬的天下,鮑爾除了遞辭呈之外,實在沒有什麼選擇。

綜觀這四年,鮑爾當然曾在許多領域作出貢獻,可是與他上任之初各界的期待相較,畢竟還是予人「不過爾爾」的失望感。鮑爾的意識形態與布希核心團隊格格不入,但是他始終強調自己是個顧全大局的「好軍人」,無法以不惜求去的強硬姿態來貫徹個人理念,這或許就是鮑爾無法成為一位偉大國務卿的真正致命傷。

返回頁首